東北網6月23日訊(記者王春穎)日前,隨著『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采訪報道活動第一小分隊的腳步,記者走進撫遠市烏蘇鎮抓吉赫哲族新村,感受著赫哲族現代農民們的小康生活。
走進抓吉赫哲族新村,悠揚的《烏蘇裡船歌》歌聲,乾淨的街道,整潔的村落,現代的民宿建築,一切『新』而『潮』。為了歡迎記者們的到來,熱情好客的赫哲族小學生還在門前唱起了《敬酒歌》,載歌載舞,十分熱鬧。走進村裡的活動中心,很多村民正在制作魚皮畫、魚皮工藝品。


說起抓吉赫哲族村的魚皮工藝品銷售,村裡有個帶貨『網紅』李春喜。『春喜』網店是李春喜創辦的,主要經營魚皮工藝品。曾經,李春喜是抓吉赫哲族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因殘致貧使他沒有收入,16年脫貧之後,他開始從事魚皮工藝品的制作與銷售。他說:『這就是我的主要職業,線上網店銷售情況還不錯,目前做了兩年多,一年收入能達到三千六七百塊錢,我特別欣慰,我不用再靠國家養了,用我的雙手就能致富。』
在工作室裡,一名專心致志裁剪魚皮的小女孩特別搶眼。她叫陳心蕊,是抓吉小學的學生。『我學習魚皮畫制作有兩年了,在學校每周有兩節實踐手工課,我特別感興趣。』她告訴記者,她知道魚皮畫是赫哲族文化的傳承,自己做好的作品拿回學校展覽她覺得特別自豪。
村委會婦女主任周春香告訴記者,工藝品以便攜為特點,小巧景美,目前村民正在抓緊制作魚皮工藝品備貨,等待周邊民宿營業後銷售。
據烏蘇鎮黨委書記李東昇介紹,由於抓吉赫哲族村無耕地,村民主業以打魚為生,副業是開辦家庭旅館、魚館。近年來,村在『烏蘇裡船歌風光帶』框架下,大力發展民俗文化旅游,建成建築面積6240平方米的赫哲民族風情村,創辦了『黑龍江省烏蘇赫哲民俗技藝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赫哲人民轉產上岸,利用烏蘇鎮的地緣、資源和區位優勢積極開展旅游產業、果蔬產業,同時發揚赫哲文化產業,為赫哲族村群眾購置民族服裝,利用冬閑季節進行魚皮畫制作和民族語言及歌舞培訓,成立了赫哲族魚皮畫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村民創收。
此外,村還通過『網紅』帶動,直播江中捕魚、庭院炒賣魚松、制售魚皮手工藝品、廣場篝火晚會等形式增收。21棟輕現代風格的『網紅民宿』—途遠驛站已開始試運營,把全村的東極觀日、赫哲歌舞、江中漁獵、濕地風光等旅游資源充分整合,加上開發特色魚松、魚皮掛件、魚皮飾品等『伴手禮』,讓全村人都能參與到旅游服務業,把抓吉村真正打造成民俗生態旅游的網紅打卡地、餐飲住宿體驗的夢想追逐地、攝影繪畫達人的色彩放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