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王琦讓鄉親們過上『向往的生活』
2020-08-06 10:19:5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劉心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王琦(左)在潤琦生態奶牛莊園。

  黑龍江日報8月6日訊 農業現代化這條『金扁擔』,指明了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王琦說,他要帶著鄉親們挑起『金扁擔』,種、養、加、旅、儲五位一體,層層融合疊加,讓鄉親們過上『向往的生活』。

  今年45歲的王琦是大慶潤琦集團董事長,今年是他回鄉創業第九個年頭,潤琦集團在林甸縣四合鄉早已家喻戶曉。

  『自己有錢,纔能接濟別人。企業帶貧也一樣,保證企業有健全贏利的產業鏈條,纔能助力脫貧攻堅,帶領鄉親們致富。』這份紮根故土的情懷,讓王琦有了為鄉親們描繪『向往的生活』的底氣。

  回鄉創業

  從打造北方寒地蔬菜開始

  2011年,王琦回家鄉林甸縣四合鄉創業。創業之初他就沒打算小打小鬧。他要在家鄉打造北方寒地蔬菜基地,並讓它成為扶貧產業。

  林甸縣地處寒地,擁有獨特的鹼性土壤等自然條件,生產的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和馬鈴薯、瓜果蔬菜等經濟作物都為弱鹼性。王琦以其敏銳的商業眼光將潤琦集團落戶到四合鄉合勝村,發展棚室果蔬生產。

  2011年,王琦引導當地成立了雙陽河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農戶703戶,建起了一片蔚為壯觀的棚室。潤琦集團總經理李同柱介紹,該合作社現有棚室2300畝,年可生產各類果蔬1.8萬噸,實現產值9000餘萬元、純利潤3200萬元,帶動戶均增收1.3萬元。2016年,有扶貧資金支持,建設完成溫室大棚104棟,采取租賃方式由合作社進行經營,帶動貧困戶234戶,戶均增收2000餘元。

  2012年注冊成立的潤琦玉米種植合作社,如今吸納入社農戶942戶,在2015年實現了轉型昇級,發展為合勝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配置農機具80臺套,並建設了佔地9500平方米的農機維修服務中心,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耕種收全程機械化,該合作社已成為省級規范社和國家級示范社。

  2013年開始,潤琦集團通過土地流轉助農增收,今年,土地流轉規模已達4萬多畝。

  胡東勝是四合鄉村民,他將自家70畝地都流轉給潤琦集團。『我現在扔下鋤頭,成了職工,還當上了「乾部」。』作為潤琦集團旱田作業區區長,胡東勝月工資5000塊,加上每年流轉土地的錢,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天天開著小車上下班,日子過得和以前完全不一樣。

  王琦說,土地流轉實現了直接帶農增收,以今年流轉的5戶貧困戶耕地為例,一共120畝的耕地,戶均增收2000元。

  做實鏈條

  『種養加』做實增收文章

  早在2015年,潤琦集團就已實現通過掃描蔬菜包裝二維碼識別蔬菜從種到收到銷售的相關信息,如今在四合鄉的農產品裡也長出了『APP』。

  在潤琦集團的產業鏈規劃中,種植、養殖、加工是三要素。在今年已經流轉的4萬畝土地中,繼續保持著1500畝鮮食玉米的種植面積。

  王琦說,2018年6月,鮮食玉米加工車間建成,年加工鮮食玉米1500萬棒。大規模種植的鮮食玉米經過先進生產工藝的標准化加工,口感香糯,品相好,市場反映口碑良好,銷路不愁,直接過黃河、跨長江賣到了南方大城市。

  效益好,帶貧效果也好,潤琦集團的這個項目被鄉政府盯上了。鄉裡為該項目注入了扶貧資金,由四合鄉政府入股鮮食玉米加工項目,從此潤琦集團扛起了帶動貧困戶增收的大旗。從2019年開始,集團每年拿出120萬元促進貧困戶增收,連續5年。此外,鮮食玉米加工項目還可提供150個就業崗位。

  2016年,潤琦集團投資2億元注冊成立了大慶潤琦生態奶牛莊園,配套建設了歐式別墅風格牛捨、飼草飼料倉儲庫和犢牛處置室、獸醫處置室等基礎設施,引進澳大利亞荷斯坦奶牛3100頭,全年生產鮮奶3.3萬噸,實現產值8500萬元。2019年開工建設二期6000頭牧場,現已投入使用。

  這個生態奶牛莊園項目,同樣能助力扶貧。王琦介紹,2016年以來,奶牛莊園采取農戶自籌2000元、政府貼息貸款16000元的托牛入場模式,托養奶牛508頭,帶動貧困戶467戶,其中426戶年增收2000元,41戶年增收4000元,暫定收益期4年。

  描繪未來

  農旅融合建設新鄉村

  蔬菜、青貯、玉米鮮食加工、牧場養牛,還有什麼沒有做?還有什麼項目可做?王琦數著手指算,種、養、加、倉儲,已經走上正軌,下一步做『旅游』。

  王琦說,我要做的旅游不一樣。汽車旅館、帳篷、自助餐式的農家菜……他的規劃是要依托一條路的修建纔能完成。這條路就是從四合鄉通往齊齊哈爾碾子山景區的必經之路。他說,景區很多、做旅游的形式也很多,但他的規劃是依托林甸縣的溫泉資源,打造溫泉民宿,吸引旅游者;打造房車基地,再連上原生態鄉村游,組合成豐富的旅游內容。他的旅游規劃從保護農村老房子開始。他早早申請將村裡的10多個土房保護下來,為原生態旅游留下年代印記。『體驗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生活,這樣的老房子、大土炕是最直觀的。』

  在扶貧領域,王琦先後斬獲『龍江最美創業人』、『全省脫貧攻堅獎』等榮譽,今年他被推薦為全國脫貧攻堅獎候選人。王琦說:『家鄉的一切都讓我有一種心靈歸屬感,我和鄉親們是一口井養大的人,在家鄉做事更有獲得感和榮譽感。』

  帶領鄉親們過上『向往的生活』,王琦說,他盼著『扶貧』二字成為歷史,家鄉處處皆是小康人家。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