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控灌,稻田施巧技撬動節水大戰略
2020-08-15 07:47:5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李剛 董英 張長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專家現場給稻農講解節水控灌秘訣。

  黑龍江日報8月15日訊立秋時節,黑龍江完達山下起伏著醉人的綠色,三江平原上連綿的水稻隨風搖曳。

  一個由位20多位農田水利專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調研培訓團隊,正兵分三路奔走於雞西、七臺河、建三江和佳木斯的水稻產區,做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技術推廣和稻農培訓。

  2020年,是三江平原地下水壓采工作的收尾之年。按照要求,今年全省要新增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技術推廣面積500萬畝,其中三江平原地區360萬畝。在疫情防控形勢下,能否如期完成任務目標?8月8日—10日,記者跟隨調研團隊走進三江平原。

  年節水25億立方米

  省水利廳灌溉排水與節約用水技術中心主任呂純波說,今年是他們帶著調研培訓團隊推廣這項技術的第十個年頭。

  我省是水稻種植大省,灌溉用水量佔全省農業用水總量的98%,佔社會總用水量的86%,是名副其實的第一用水大戶。同時,我省又是水資源相對短缺的省份,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多打糧又要少用水,是亟待破解的矛盾。尋求破題,我省從農業節水開始。

  2004年,省水利廳會同河海大學等院校及科研單位,在全省22個試驗點開展研究,開始建立適合寒地特點的水稻控制灌溉技術模式。2010年《黑龍江省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技術推廣實施方案》出臺,水稻控制灌溉技術由部門行為上昇到省級重點推廣的農業節水舉措,並被列入《國家農業節水綱要》在東北地區重點推廣。經過6年試驗,又經過10年推廣和培訓,2019年全省新增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技術推廣面積638萬畝,超額完成年度新增500萬畝的目標,至去年底,全省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技術推廣總面積近2500萬畝,年節水達25億立方米。

   畝均增收近百元

  『水稻控制灌溉又稱水稻調虧灌溉,是指在秧苗本田移栽後的各個生育期,田面基本不再長時間建立灌溉水層,以根層土壤含水量及土壤表相確立灌水時間、灌水次數和灌水定額的一種灌溉新技術。』省灌溉排水與節約用水技術中心孟德寶介紹說。

  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技術表面上看是『水』的問題,而實際上關系到『米』的問題,也就是收益問題。

  9日,在北大荒農墾集團建三江分公司濃江農場一塊稻田邊,身兼北方綠洲稻作研究所所長的種糧大戶郭彥文,正在給同行們講解節水控灌的秘訣:『返青地濕潤,露泥不汪水;?初建水層,汪水不露泥;?後需重控,田乾裂粗縫;黃熟防早衰,再灌一茬水。』

  被譽為農民專家的郭彥文,多年來熱心於水稻節水控灌技術推廣。他說,給國家節水還能給水稻生產增效,是這項技術能讓農民入心的關鍵所在。

  種了20多年水稻的虎林市偉光鄉農民姜寶山,對控灌技術贊不絕口:『過去因為地裡老有水,經常發生稻瘟病,爛根子。采用控制灌溉技術,稻田不用經常給水,減少了趴秧,減少了病害,產量高,出米率也高。』在他的帶動下,幸福村3萬畝水田都用上了節水控灌技術。

  專家們算了一筆賬:應用控灌技術,水稻平均可增產5%?10%,整精米率提高1.26%?2.16%;井灌區每畝減少油費20元以上,提水灌區每畝減少電費10元以上,增增減減中畝均增收近百元。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