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視頻】富民強村之路
2020-08-20 09:17:29 來源:東北網  作者:劉嘉 王原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19日訊(記者 劉嘉 王原龍) 作為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省級示范村,大慶市大同區林源鎮長林村通過改革來實現農業深度融合,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形成電商產業鏈條,實現鄉村振興發展富民強村之路。

  林源鎮長林村現有2個自然屯,農戶576戶1706人。全村耕地2.9萬畝,草原5000畝,林地6000畝。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11.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55萬元。

  林源鎮長林村村民,勤勞能乾、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被繼承和發揚。多年前,村民靠多種耕地、過緊日子來增收,村裡靠佔地、政策支持來增加積累,增收能力弱、渠道窄、鏈條短等難題亟待破解。新一任村黨支部直面問題,通過走出去學、坐下來謀、改革中變,堅持融合發展,盤活閑置資產、創新招商方式、試點鄉村民宿建設,一個個增收舉措為富民強村、加快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橕。

村民文藝匯演。東北網記者劉嘉 攝

  怎麼盤活閑置的資產、什麼項目能穩定增收是村黨支部會議、黨員大會經常討論的問題,商討著強村富民道道。農村電商概念從模糊到逐漸清晰到接受認可,僅僅用了1個月時間。2018年8月全市首家農村電商平臺在長林村建成,引進外出務工能人回鄉經營,采取村集體投資建設,企業代管方式,在利潤分配上,平臺銷售利潤5%作為村集體積累,用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平臺運營以來,累計銷售額達150萬元以上,先後開發6大類30餘種本地特色產品,銷售范圍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

村民休閑娛樂。東北網記者劉嘉 攝

  作為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省級示范村,如何通過改革來實現農業生產和農業加工制造以及農產品市場服務業深度融合,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附加值低等問題,形成電商產業鏈條。長林村黨支部創造出了自己的發展模式,利用村原閑置小學校捨引進黑龍江綠源灃都食品有限公司建設農副食品加工車間,通過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促融合。采取資產入股、合作聯營的發展模式,實現了閑置資產的盤活利用、效益保底分紅的目的。企業所需原材料全部實現訂單種植,2020年簽訂粘玉米種植合同1000多畝,小菜園種植協議300多畝,畜禽蛋全部實現協議供貨,由電商平臺負責銷售;綠源灃都加工車間生產的糯玉米包被選為市長直播代言好產品。

長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東北網記者劉嘉 攝
志願者為村民講解移風易俗內容。東北網記者劉嘉 攝

  作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基礎完善、環境優美、人文和諧,如何將自身優勢資源轉化成發展優勢,是機遇更是挑戰。為此,長林村黨支部依托72公裡自駕游環線,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積極探索利用閑置的民房興辦民宿試點建設,2019年,長林村成立了花海生態旅游公司,采取『共同開發、公司經營、比例分紅』的發展模式,改造民宿9家,民宿經營收益按農戶、村集體、民宿經營者分別80%、10%、10%的比例進行分成,以特色小民宿助推鄉村旅游大產業。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聚文明力量 促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