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不走的工作隊』,紅火的扶貧產業——『足跡·決戰脫貧攻堅龍江答卷』
2020-08-23 14:58: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亮 霍梟涵 王明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23日訊(記者 王亮 霍梟涵 王明菲)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這是樺南縣孟家崗鎮樓山村從前留給人們的印象。而如今,樓山村擁有全鎮首座村垃圾轉運站、太陽能路燈、寬敞的道路、還有1000平方米文化活動廣場……可以說是『換了人間』!

  變化因何而來?

  近日,在樓山村西頭的軟棗獼猴桃產業園記者見到了省紀委駐樓山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李宏。43歲的他身材魁梧,嗓音洪亮,典型的東北漢子,當時正在觀察獼猴桃的長勢。自打2019年6月來到這裡,他就把自己與村民們的命運緊緊系在一起,與同事們在帶領村民脫貧的路上奮力攻堅克難。

樓山村西頭的產業園。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駐村第一天,李宏就定了條『軍規』——苦活兒、累活兒、危險活兒,第一書記、工作隊隊員要第一個上!

李宏向記者介紹駐村工作隊任務推進情況。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隊員方健告訴記者,為檢查出村公路的路基施工質量,寒冬臘月,李宏第一個跳進齊腰深的冰雪深坑,也曾為推進產業園區打樁進度,在初春寒夜裡冒雨連續監督指導施工六個小時。

  在第一個工作例會上,李宏明確表示,新官要理舊賬,第一書記輪換,不影響幫扶措施的連續性!尤其是產業項目聯結機制,就是要讓老百姓得到『真金白銀』。

  工作隊積極協調專項資金743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寬5米長1500米的主街、寬4.5米長3160米的巷道、61盞太陽能路燈、34戶危房全部改造、村內垃圾日產日清……環境變好了,村民心氣足了,脫貧致富的乾勁也大了。

  在村民宿海君家門口,掛著寫有『大米原漿宿家小燒』的白色牌子,這就是本村有名的『宿家小燒』。

李宏帶領記者走進宿海君家。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57歲的宿海君是該村脫貧戶。因自身體質差,乾不了重活,曾經生活很困難。如今不光自己脫貧,還帶動村裡其他貧困戶致富,這都是扶貧工作隊的幫扶成果。現在,他家一年能產50度的大米白酒10多噸,光釀酒一年的純收入就達到了3-4萬元,並帶動4戶貧困戶一起釀酒,每人每天能給100元工錢。

  『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隊。』李宏介紹,起初開每周工作例會時,村乾部『人到心不到』,開會連筆本都不帶;而現在,通過例會制度,所有工作事項均有具體負責人『一跟到底』,工作質效顯著提高。目前,已形成『專項種植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科技帶頭人+基地+貧困戶』發展模式,讓村民持續增收。

  在扶貧工作隊指導下,村『兩委』的5名乾部出資5萬元,成立『樺南縣春富軟棗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在園區可以邊學習邊打工掙錢,學成後由職業經理人和科技帶頭人無償提供種植技術,發展小果園經濟。工作隊還幫助村裡注冊了樓山品牌,線上電商直銷特賣、線下與哈達等水果批發、生鮮商超對接,打造中高端消費定位。樓山村太陽能資源豐富,駐村工作隊為村裡爭取到30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年收益36萬元,全部分紅發給貧困戶。

  結合村情實際,李宏還瞄准『四特』種植項目:寒地軟棗獼猴桃、九斤黃李子、平歐大榛子、金蓮花,建起全縣首個寒地軟棗獼猴桃種植試驗園區。目前已完成這四大特色作物的試驗種植,預計可實現年收入近50萬元,貧困戶人均年增收3000餘元。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足跡·決戰脫貧攻堅龍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