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網絡媒體看鶴城|紮龍濕地鶴舞藍天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0-08-30 09:4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許諾 王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齊齊哈爾8月30日訊(記者 許諾 王亮)初秋季節,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紮龍自然保護區,一望無際的蘆葦蕩濕地裡,成群結隊丹頂鶴在藍天下翩翩起舞,令游人陶醉不已。

  作為以保護野生丹頂鶴、白鶴、白頭鶴等珍稀水禽為主的,我國首批加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自然保護區,在建區40年裡,紮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地方政府一道,通過嚴格管護、科學研究、社區共建、環境教育、實施濕地長效生態補水和核心區居民搬遷等一系列舉措,使保護區核心區保持了較好的生態完整性和濕地景觀的原始性,為丹頂鶴等珍稀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繁殖棲息場所,已經成為全球17個國際重要濕地保護成功范例之一。

紮龍濕地。

紮龍濕地。

紮龍濕地。

  紮龍濕地管理局堅持嚴格保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遵循全面規劃、積極保護、科學管理、永續利用的指導方針,通過法律、行政手段和人為乾預措施,有效遏制了過度開發濕地資源的破壞行為,實現了濕地保護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紮龍自然保護區做好生態修復和濕地資源監測工作,推進紮龍濕地長效補水運行及濕地資源監測,改善濕地植被恢復和鳥類棲息環境。2009年正式建立了紮龍濕地長效補水機制,截止目前,已累計補水29億立方米。實施長效補水機制後,蘆葦退化現象得到扼制,蘆葦產量、魚類資源逐年恢復,水禽鳥類的種類數量趨於穩定和增加趨勢,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持續性和物種多樣性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同時近兩年紮龍保護區管理局采取蘆葦征租的方式,持續實施濕地修復預留葦帶項目,給與社區相應的補償保留蘆葦資源,為丹頂鶴等珍稀水禽營造適宜棲息地。

  積極配合推進核心區居民搬遷。保護區行政區域涉及14個鄉鎮、54個村屯、12個國有企事業單位,人口29000餘人。其中紮龍保護區核心區就分布13個自然屯,大約5400人。居民首批搬遷工程已經實施,已完成首批搬遷的核心區居民共計1400多人。當地政府正逐步推進紮龍保護區核心區居民搬遷項目的實施,逐步實現核心區為無人區,為鳥類及其他生物創造優良棲息環境。

  紮龍自然保護區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在環境日、濕地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黑龍江省濕地日、鳥類遷徙季節等重要節點,通過入村入戶入企業入學校向社區村民、學生發放宣傳單、張貼宣傳標語、懸掛宣傳條幅以及與社區村民座談等形式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營造全民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輿論氛圍;對鳥類遷徙通道、停歇區域和案件高發易發區,建立信息獎勵機制,設立野生動物保護熱線。

紮龍濕地。

紮龍濕地。

  目前全世界現存野生丹頂鶴約2400只,已列入全球瀕危種類,本區有近300只的野生繁殖種群。紮龍保護區自建立之初,就圍繞珍禽遷地保護開展了丹頂鶴和白枕鶴的人工馴養繁育工作,並成立專門機構進行專項研究,建立了全國最早、規模最大的丹頂鶴人工繁育馴養野化種群和種源保護基地,累計繁育丹頂鶴1000只左右,其中,部分調往國內和國外動物園及珍稀動物飼養單位,對這一瀕危物種交流和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紮龍自然保護區現有人工馴養散養丹頂鶴500多只,丹頂鶴半散養繁殖對穩定在15對;利用良好自然環境開展野化研究,野化放歸丹頂鶴300餘只;累計反饋成功遷徙監測數據15條,其中2012年環志號L002丹頂鶴個體在韓國鐵原被監測到,2017年環志號L077丹頂鶴在江蘇鹽城被監測到,為推進丹頂鶴野生種群的復壯和物種保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更好地加強野生鳥類保護,搞好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堅持長期開展野生動植物本底調查、定期開展大型水鳥地面調查和航空調查、鶴類散放馴養、繁殖、野化研究、推進紮龍濕地全面監測等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網絡媒體看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