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6日訊『要不是駐村工作隊和村乾部鼓勵支持,我家哪能這麼快甩掉「窮」帽子?』愛輝區西崗子鎮西崗子村張海濤感慨地說。2014年家裡因病因殘致貧,是黨的精准扶貧政策讓他看到了希望,品嘗到了創業的成果,不僅自己增收致富,還給其他貧困戶提供了務工機會。
西崗子村選優配強村兩委,新選任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助理,組織實施了村乾部素質提昇行動,先後多次帶領村乾部、致富能手到北安勝利林場樹莓栽培、嫩江縣小石村溫室苹果栽培、遜克乾岔子鄉農機合作社去參觀學習考察,開闊了視野,進一步提昇了村班子和黨員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水平。
西崗子村人均耕地較少,村產業發展薄弱,基礎設施不完善。為了破解整村發展瓶頸,駐村工作隊、村兩委一班人訪群眾、摸家底、謀出路,在補短板中強根基、創特色中增優勢。有針對性指導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制定出臺《西崗子鎮西崗子村2017-2020年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計劃》,動員幫扶單位和市裡派駐單位,積極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供資金、項目、信息、技術、人纔等支持和服務,先後爭取區扶貧辦項目資金120萬元,建起了西崗子村扶貧產業園和村級光伏發電站。
村集體成立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2019年扶貧產業園共計吸納本村74人務工,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員11人,人均增收1100元。支持本村能人楊軍創業,建成標准化鴨稻共作基地,發展鴨稻共作產業。同時幫助李鳳珍等10餘戶脫貧戶發展庭院經濟,進行水果玉米種植、水稻育秧,飼養笨雞、豬、牛等,戶增收2000元以上。針對村裡無勞喪勞貧困人員采取眾籌資金、借資入股、托管經營的模式,幫助27戶貧困戶加入大鵝合作養殖,2018年、2019年戶平均增收400元。
西崗子村還著眼於貧困人口長遠、可持續發展,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可持續脫貧、可持續致富的長效機制。扶持已脫貧戶張海濤承包村集體木耳園區兩棟大棚生產早熟西瓜,2019年增收4000元。2020年承包村集體六棟大棚搞特色種植,並帶動貧困人員9人務工穩定增收。2017年西崗子村實現整村脫貧,目前全村已脫貧戶戶均產業項目覆蓋均達到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