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能人』請進村,合力拔『窮根兒』——『足跡·決戰脫貧攻堅龍江答卷』
2020-09-20 12:27: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葛金鑫 孫英鑫 周秘 劉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20日訊(記者 葛金鑫 孫英鑫 周秘 劉楠)在饒河縣振興村駝峰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內,程佩俊正在指導工人挑選木耳。『這些木耳打好包後將要賣到全國大城市去,一定要保質保量啊!』程佩俊細心叮囑。

  59歲的程佩俊是饒河縣五林洞鎮人,一直從事木耳種植生產。2018年,饒河縣開發扶貧產業,縣領導找到了他,希望他能擴大木耳生產規模,通過大戶帶領貧困戶脫貧。就這樣,程佩俊的駝峰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從五林洞鎮搬遷到了振興村。

程佩俊正在檢查木耳菌袋。

  『目前合作社大棚有88棟,10個生產車間,年產量達40萬斤左右,銷往國內各地』程佩俊介紹。

  在合作社的木耳種植大棚內,建檔立卡戶孫成芳一邊給菌袋澆水一邊說,來這裡打工離家近,還能照顧到家裡,雖然一年只工作三個月左右,也能掙一萬多,日子好多了。

  合作社的壯大,吸引了鄰近村屯的一些村民加入到木耳種植中來。對此,程佩俊以原價把木耳菌包賣給村民,平時還利用鎮黨校、農民技能培訓學校定期開展菌包生產各個環節的指導培訓,讓貧困戶了解黑木耳的發展前景、市場需求量、栽培菌包要點,鼓勵村民創辦小型菌包加工廠,帶動了當地木耳種植產業的發展。

  正在打木耳包的朱廣香告訴記者,『我常年在這個廠裡打工,一年能掙個五六千塊;我自家還種了600袋菌包,一年兩次收成,也能收入五千多。』

  『村民每家都是小規模種植木耳,如果他們實在找不到銷路,我就以高於市場價收,這樣就沒後顧之懮了。』程佩俊說。現在合作社每天最大用工量能達到50人左右,乾的多的,幾個月下來能收入近一萬。

程佩俊正在指導工人如何挑選好木耳。

  種植木耳十幾年了,程佩俊深知這個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在考察中發現,即食木耳能讓木耳價格在原基礎上翻幾倍,所以下一步他准備成立一家即食木耳加工廠。這樣就能帶動更多村民參與進來,大家一起努力把產業做大,形成穩定的收入渠道,幫助更多的貧困戶快速致富奔小康。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龍江

【專題】足跡·決戰脫貧攻堅龍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