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收率研究室的科研人員敢於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
東北網9月24日訊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提高采收率是油田開發永恆的主題。對於大慶油田來說,采收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相當於目前大慶油田兩年的原油產量。大慶油田有一個專門從事這方面工作的研究室——勘探開發研究院采收率研究室。
對於這個團隊,記者滿心好奇,通過各方資料和印象描繪它的樣子:是『最強大腦』集結地,創新了諸多高精尖技術,有不善言談、冷若冰霜的科研人員,給人一種高不可攀的距離感……
9月10日,記者走進采收率研究室,用心傾聽科研人員創新的技術、創造的成績,用心感受這個集體的『團魂』,描繪出它真實的模樣:一個積極的、有擔當的、努力探索未知的團隊,一代代科研人員嘔心瀝血,以創新為骨血、以『三超』鑄心魂,不斷挑戰采收率極限,一次次創造世界級的三次采油奇跡,為大慶油田不同時期的高產穩產作出了突出貢獻。這裡的科研人員執著於創新,與提高采收率一『杠』到底。
提高采收率於1965年開始,從跟跑、並跑到如今領跑世界
記者首先走進『三超』文化展廳,捋著時間『脈絡』,從頭了解采收率研究室。
采收率研究室始建於1965年3月,主要承擔大慶油田化學驅、氣驅、微生物采油等提高采收率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任務。
油田開發初期,面對國外技術封鎖、國內沒有成型經驗的局面,大慶油田創業者以『兩論』為指導,開闢『十大』現場試驗,在不斷摸索中前進,創新形成了大型陸相多層砂岩油田注水開發理論及配套技術。如今,油田水驅開發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大慶油田始終堅持『應用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科技方針,20世紀80年代,正值國外三次采油紛紛下馬之時,采收率研究室科研人員頂住壓力,堅持進行聚合物驅油技術研究,最終打破了外國專家長期以來認為聚合物驅只能比水驅多提高采收率2—5個百分點、油田特高含水期不能注聚合物的傳統說法,實現聚合物驅比水驅多提高采收率10個百分點以上,得到了理論上的突破和實踐上的飛躍。聚合物驅技術1995年率先在一類油層規模應用,2003年推廣應用到二類油層,實現對象變差但效果不降。如今,大慶油田聚合物驅油技術的應用規模居世界之最。
也是在20世紀80年代,大慶油田與國外合作開展復合驅技術研究。研究3年後,國外專家認為大慶油田的低酸值原油不適合復合驅。但科研人員不放棄,繼續研究,經過大量實驗和理論分析,提出了創新理論,最終實現了低酸值原油與表面活性劑匹配關系等核心理論技術的突破,使大慶油田復合驅由不可能變為可能。三元復合驅技術於1993年開始陸續開展6個先導性試驗,2000年以來利用自主研發的表面活性劑產品開展8個工業性試驗,均證實復合驅比水驅多提高采收率20個百分點,2014年工業化規模應用,大慶油田成為世界上最先工業化應用的油田。
采收率研究室的科研人員一直廣開思路、開拓創新,同時進行二氧化碳驅、微生物采油技術、化學驅後高濃度聚驅和三元復合驅等多項技術攻關,均取得較好成績。
大慶油田提高采收率技術從跟跑、並跑,到如今領跑世界,形成的化學驅等特色技術品牌走向國內外『,DaQingEOR』成為世界化學驅代名詞。
幾代科研人員以『三超』精神為魂,『敢笑天下第一流』
『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這就是采收率研究室科研人員的基因和性格。
提到提高采收率的創業者,就要說說人民楷模、改革先鋒、新時期鐵人王啟民。油田開發初期,為了反擊外國專家『中國人靠自己的力量開發不了這麼復雜的大油田』的斷言,他和同事們奮筆寫下『莫看毛頭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的對聯,還把橫批『闖將在此』的『闖』字中的『馬』寫得大大的,突破了『門框』。他帶頭向傳統開發理論發起挑戰,通過『十大試驗』總結出注水開發的『十大特點』,形成了指導油田高效開發的非均質開發理論。幾十年來,王啟民先後主持10餘項事關油田發展的重大開發試驗項目,參與或組織完成了40多項攻關課題,為大慶油田長期高產穩產做出了突出貢獻。
以王德民、王啟民、張景存等為代表的一批創業者,把科學夢想變成了現實。90年代以來,又湧現出以王鳳蘭、伍曉林、楊振宇、邵振波、韓培慧、孫剛、陳國、侯兆偉、李勃等為代表的一批攻堅克難的領跑者。
從『三超』文化展廳出來,記者近距離了解了新時期的科研人員。
采訪時,『80後』科研人員李勃剛從抗鹽聚合物生產車間回來。他每隔半個月就會去生產現場轉轉,了解近期情況。『DS800抗鹽聚合物就像是我的孩子,幾天不見就惦記。』李勃說。DS800抗鹽聚合物是他帶領團隊研制出來的。從機理研究,到原料選取,再到配方研制、合成參數的研究,他記不清遇到過多少瓶頸,每一次都在領導的指引下、與同事的切磋中成功突圍。那段時間,他幾乎長在單位,推倒重來,再推倒再重來,歷經無數次實驗,DS800抗鹽聚合物誕生,並實現自主工業化連續生產。
55歲的高級工程師李建路參加工作38年來,每天重復做一項工作:室內物理模擬實驗。采收率研究室的每項技術從室內走向礦場試驗,必須過他這關。一些重要實驗的周期為5天,李建路就一天24小時守在實驗室,緊盯所有關鍵環節,每隔15分鍾記錄一次數據。他在幾萬次實驗中積攢了豐富的經驗,能做出客觀准確的評價與分析,把好室內實驗最後一關。
主任工程師曹瑞波是四次采油研發團隊的主力。四次采油是在化學驅後油層裡驅油,國內外無先例可循,難度可想而知。在技術研究的關鍵階段,曹瑞波開啟了『5+2』、『8+X』的工作模式。在一次實驗中,煤油細管中進了空氣,情急之下,他用嘴吸出煤油導出空氣,保證實驗順利進行。他和團隊共同努力,四次采油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記者無意中發現,采收率研究室不論年長還是年輕的科研人員,頭發大都花白。他們把心血獻給了熱愛的事業,給自己留下了這特殊的印記。『三超』精神是他們的魂,他們是勇於攻關、敢打硬仗的『三超』團隊。
用提高的采收率向總書記匯報
時光飛逝,距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已經過了一年時間。這一年來,采收率研究室以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動力,積極投身聚合物驅、復合驅、微生物采油等技術攻關。他們用提高的采收率向總書記匯報:
抗鹽聚合物研制取得重大進展,已在油田投入應用。隨著聚驅開發對象逐步變差和污水配制聚合物規模的不斷擴大,普通聚合物用量增加近50%,難以滿足聚驅提質提效需要。采收率研究室持續創斷,實現了油田抗鹽聚合物自主研制、生產與應用零的突破。DS800抗鹽聚合物已投注南五區現場試驗,預計可提高采收率10.9個百分點。該聚合物的研制與應用,可為三類油層的高效開發提供重要支橕,對延長油田壽命意義重大。
新型高效復合驅油體系研究取得較大進展。針對現有三元復合驅化學劑成本偏高、區塊間效果差異大等問題,采收率研究室優化設計新型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構,完成了新型表面活性劑公斤級、噸級的中試放大。預計推廣應用後,可比現有復合體系多提高采收率5個百分點以上,噸增油化學劑成本降低10%以上。
微生物采油技術研究順利推進。針對大慶長垣外圍主體油層條件,篩選研制出內外源結合微生物驅油體系,完成試驗方案編制,目前已進人現場試驗實施准備階段,為探索外圍葡萄花油層高含水區塊進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有效途徑。
四次采油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已在油田實現工業化推廣應用。三次采油後油層剩餘油少,進一步提高采收率相當於『水中找油、水中撈油』,是世界級開發難題。四次采油項目組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不斷探索和創新,明確了自適應『堵、調、驅』技術路線;自主研制了預交聯顆粒凝膠並實現工業化生產,研發了自適應驅油體系配方,可進一步提高采收率20百分點,總采收率達到70%以上;開展的變流線化學驅四次采油現場試驗提高采收率突破10個百分點,累計增油58.6萬噸。四次采油技術的突破,佔領了世界四次采油技術的制高點,是大慶油田繼三次采油後的又一項顛覆性技術。全面推廣應用後,僅大慶油田就可增加可采儲量1.5億噸,可延長油田壽命。
采收率研究室自主創新的腳步鏗鏘有力,他們將繼續『三超』,與提高采收率『杠』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