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扶貧產業發展快 致富道路日漸寬——集賢縣提高扶貧產業項目收益鞏固脫貧成果
2020-09-27 10:59:00 來源:集賢微言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圖為鄉鎮乾部、各村書記、第一書記變身『帶貨員』、『直播員』,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直播平臺、朋友圈、微信群幫助銷售扶貧農產品。

  『病了半輩子,地種不上,重活乾不了,好不容易攢點錢都用在了治病上。看著別人家年年掙錢日子越過越好,咱自己乾著急沒辦法……』

  集賢縣永安鄉青春村貧困戶於國瑞寥寥幾語,道出了全縣218戶貧困戶中大多數人的無奈。患病、治病、失去勞動能力,美好生活的願景成了『夢想』,『貧困』二字一度成為這些人的標簽。

  轉機從脫貧攻堅戰的號角聲中到來。2019年,集賢縣全縣已建成的40個扶貧產業項目總收入162.7萬元,帶動218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幫扶責任人通過訂購銷售等方式,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種植、食用菌培植、畜禽養殖等個性化幫扶項目121個,帶動152戶貧困戶每戶增收500元以上。

  一個個扶貧產業項目圍繞夯實基礎、產品銷售、利益聯結等關鍵環節,努力打好產業扶貧『組合拳』,全力提高扶貧產業項目收益,走出了一條經營者有利潤、村集體增積累、貧困戶穩增收的『多贏』路子。脫貧成了貧困戶新生活的起點,致富成了貧困戶心心念念的目標。

  科技扶貧,扶出美好新生活

  『當時家裡窮的,窗戶玻璃碎了都沒錢換,到冬天只能拿塑料布糊上。』回憶起以前的窮日子,集賢縣福利鎮東興村貧困戶邢德喜幾度落淚。

  2019年,在集賢縣扶貧部門的幫助下,他來到了離家不遠的縣級扶貧產業項目峻山林場食用菌基地務工,承擔保潔、除草等力所能及的工作,當年增加工資收入4000元。當保潔員、打臨時工、享受扶貧產業項目分紅,一年多時間,全家順利脫貧。『自從到食用菌基地打工,感覺生活越來越有奔頭,每年縣級、鎮級的扶貧項目分成加起來就有1000多,再加上務工掙的錢,手頭真的是寬裕多了』。每次聊起這些,邢德喜總是樂呵呵的。

  邢德喜家的變化只是集賢縣貧困戶群體的縮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集賢縣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種植、食用菌培植、畜禽養殖等個性化幫扶項目121個,帶動152戶貧困戶每戶增收500元以上。為充分發揮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和產業發展指導員作用,集賢縣針對各鄉鎮貧困戶個性化增收項目實際需求,累計舉辦致富帶頭人、產業發展指導員培訓班6次,培訓290人次。集賢縣41名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均與貧困戶簽訂了帶貧協議,2019年帶動10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400元。針對部分貧困家庭成員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一技之長的現狀,集賢縣先後組織30餘名專業技術人纔、本地致富能手、農業專家,深入鄉鎮、進村、入戶,圍繞種植養殖、食用菌培植、電子商務等實用技術,以現場教學的方式,面對面進行講解指導,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造血能力。同時,強化科技合作,提高專項扶貧資金建設產業項目效益,積極與省內大中院校、科研院所聯系溝通,尋求扶貧項目合作,把先進的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扶貧成效。

  縣級產業峻山林場食用菌基地項目,按照『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以峻山林場下設的泳峻公司為經營主體,公司成立項目管理團隊,食用菌生產過程中由菌包生產廠家提供的技術員統一指揮。2019年,集賢縣食用菌扶貧產業基地項目產生收益21.8萬元,帶動全縣218戶貧困戶戶均增收800元。2020年,集賢縣投入專項扶貧資金466萬元,實施的綠色果蔬現代農業示范園溫室項目由東北農業大學設計,擬建設智能型日光溫室大棚10棟,該設計為國內領先技術,項目投用後將成為鞏固提昇脫貧成果的重要支橕。

  網絡扶貧,貧困戶吃上『電商飯』

  產業項目出產品,銷售網絡提效益。今年春天,集賢縣建設的興安鄉精神村花卉項目,有5家單位參與采購,消費金額25.6萬元,帶動本鄉25戶貧困戶和1戶邊緣監測戶,戶均增收1692元。以精神村花卉項目為契機,集賢縣通過開展『以購代捐』『以購代扶』活動,針對貧困戶家庭種植養殖情況,按照扶貧產品預售時間,定期通過集賢微言、朋友圈等形式,發送扶貧農產品情況簡介,確認購買意向。目前全縣已認定扶貧農產品15種,有力促進了扶貧產品精准認購對接。

  在推動本地銷售的同時,集賢縣縣處級乾部率先垂范,帶動鄉鎮乾部、各村書記、第一書記變身『帶貨員』、『直播員』,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直播平臺、朋友圈、微信群幫助銷售扶貧農產品,確保貧困戶實現增產增收的目標。2019年以來,全縣共有90家單位、20多家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100多名扶貧乾部和愛心人士參與消費扶貧,累計消費金額100多萬元,受益貧困群眾900人次,促進了扶貧產品變商品、收成變收入。

  圖為貧困戶於國瑞正在打掃村內衛生。

  產業扶貧,收益直聯貧困戶

  『現在每年我家產業項目分成收入就有2000元。』提起現在的生活,貧困戶於國瑞於國瑞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而且通過參加鄉政府設立的扶貧專崗,還能增加我家的收入,改善我家的生活條件,讓我不用再為找不到活、掙不到錢發愁』。

  從2019年10月開始,於國瑞積極參加永安鄉利用雙贏農機服務隊收益設立的扶貧專崗,擔任村保潔員、林木維護員,每月工資800元,截止目前僅此一項已收入6400元。

  為保證扶貧產業項目收益全部直聯貧困戶,集賢縣出臺了《集賢縣財政專項資金建設項目運營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研究確定了收益比例的利益分配獎勵標准,調動各方積極性。合理制定了項目參與各方利潤留存。同時,建立利益聯結模式。通過股份、訂單、勞務、保障兜底、托管經營、產業收益等6種模式與貧困人口進行聯結,扶貧資金投入項目形成的資產,產生收益後用於資產收益扶貧,帶動全縣218戶貧困戶實現增收。為防止出現平均分配的『泛福利化』和『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現象,集賢縣在產業項目產生效益後采取5種方式進行收益分配。從包括取暖、用電在內的生活補助類,到主動脫貧、積極創業的勞動獎補類,確保既能把產業項目產生的效益及時精准的發放到貧困人口手中,又能結合實際消除貧困戶相互攀比的不良思想,真正把產業帶動的效果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