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0月2日訊(記者 鄭通)哈爾濱尚志市尚志鎮東安村地處螞蜒河邊、灰菜頂子山下,全村有602戶,2788口人,村裡種植水稻的傳統已有百年歷史,是國家級優質水稻示范核心區。怎麼讓村裡的老百姓過上小康的日子,一直是東安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尚志市河東東安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費影亮心中琢磨的事。
『80後』的費影亮告訴記者,2009年,東安村就組織黨員乾部搞集約化經營模式,成立一個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來耕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這樣一來,種植的成本降低了,品種統一後,產品在銷售過程中有質量保證。只要種植過程中堅持古法老式種植,少用化肥農藥,像以前一樣利用農家糞肥種,就能讓稻子多賣上價錢。隨著效益不斷增加,村民得到了實惠,對村黨支部增強了信任度。參加合作社的農戶家家每年都能增收1000多元。土地還不用自己管理,到年終直接領分紅的錢,本人可以放心地出去打工,還能多賺到幾萬多元。
村民金成皜告訴記者:『我是七年前加入的合作社,用土地入股。讓孩子們騰出手來出去打工,收入比以前要好太多了!』

在東安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2019年社員土地分紅達到240萬元,股東分紅120萬元,社員在土地入社後勞動力得到解放,還可以出去打工賺錢。

社員積極性不斷提高,合作社的發展道路更加寬廣了,合作社出錢包租下一塊空地,無償給從事草編生產加工的人員使用,利用水稻秸稈制作草編,全村草編價格統一,銷售渠道暢通,避免了無序競爭造成的不必要損失。草編產業年生產總值達到1800萬元,帶動全村年老體弱和貧困戶等勞動力400餘人,這些無法出去打工的人,年人均收入達到1.2萬元,30家經營草編的農戶,平均每戶收入15萬元。如今,東安村已成為全省草編產業領頭軍。
費影亮告訴記者:『東安村的百姓滋養了我們的合作社,我們一定要竭盡所能回饋這片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