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鶴崗
搜 索
醫,『帶病養老』的『定心丸』
2020-11-17 14:18:14 來源:東北網-鶴崗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1月17日訊 養老,是個不輕松的話題。因為養老,並非是單純的老人吃喝拉撒問題,更主要的是『帶病養老』問題。而『帶病養老』,又不僅僅是老年人要面對的問題,也是所有為人子女者要面對的問題,因此也成了整個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社會上湧現出的大量『帶病養老』現實,不僅無情地擊碎了中國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也讓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家庭正在陷入『剪不斷、理還亂』的無奈與承受中。

  而破解『帶病養老』這一難題,毋庸置疑,核心還是離不開醫療。但傳統的醫療模式,雖能解決醫療問題,卻又無法承擔養老的問題。

  那麼,怎樣的『良方妙藥』,能破解這一社會『頑疾』呢?

  2019年8月,興山人民醫院作為一家綜合性二級乙等醫院,借助『健康中國』和鶴崗市創建『康養之城』的機遇,立足社會養老的需求,創新服務理念,實施醫養結合轉型發展,試點運行了醫養康服務新模式。一年來,這一新服務模式產生了怎樣的社會效果?對化解『帶病養老』問題起到了怎樣的積極作用?這一模式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為尋找其中的答案,最近記者走進了這家醫院的『醫養康養中心』,進行了深入探訪。

  一步入醫院的各功能區,便有一種溫馨的氣氛撲面而來:牆上是暖心的提示語,走廊兩側是貼心的扶手,老人活動室鋪設了防滑地膠,每個老人的房間都安裝了呼叫器,室內設計,無一不呈現出溫馨舒適的家居氛圍。

  院長白成濤介紹,采取『醫養結合』的新模式,就是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完成社會資源使用的最大化。其中,『醫』包含醫療恢復保健服務,有醫療服務、健康諮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恢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為了破解『帶病養老』問題,運行中做到了『醫養零距離、居住如家式、服務全方位』,努力為患者及家屬打造『養中有醫、醫中有養』的格局,使患病的老人能夠享受到全方位的生活照料,同時得到高質量、全方位、專業性強的醫療服務。

  那麼,這樣的『醫養結合』理念與服務模式在運行中,對化解『帶病養老』難題產生了怎樣效果呢?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這樣幾件暖心的事兒:

  今年5月,患者盧發秋因腦血栓後遺癥需康復治療。患者入住該醫院『醫養康養中心』後,起初一吃東西就嗆咳,非常痛苦。醫護人員采取因人而異、對癥施治,經過一段時間精心、系統的康復治療,盧發秋漸漸地可以用杯子喝水了,翻身動作也明顯好轉了,還可以獨立坐起,身體各方面狀況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在醫院短短一個月醫養康結合治療中,醫護人員用愛心、細心的工作,讓患者和家屬享受到了溫馨、專業、優質的醫療服務。6月28日,患者盧發秋及家屬找人寫了一封感謝信,表達了對院領導、主治醫生、治療師、護理人員的感激之情。

  還有這樣一位患者的醫養康結合治療更為典型。7月15日19時15分,90歲的患者王某因患多種疾病,被120送至該院綜合一科,當時王某處於昏迷狀態,情況十分危急。患者曾在上級醫院做過初步診查,發現患者系多髒器衰竭,家屬為安寧療護選擇前來入住。綜合一科醫生鄭妍接診後,迅速為病人進行搶救,並進行全面檢查,制訂了系統的治療方案。

  在診療期間的每個環節,醫護人員都施以人道主義精神,及時幫助患者和家屬解除焦慮情緒,讓他們備感溫暖。同時為患者進行抗感染以及對癥治療,並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為他們提供緩解性以及支持性的照顧。看到醫護人員盡心盡力救治老人的過程,患者家屬感動不已,連聲道謝。

  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患者的身體狀況很快便得到了好轉,生命體征恢復平穩。

  類似這樣『帶病養老』並獲得康復的例子還有很多。記者看到,在醫院的每個科室都懸掛著患者和家屬送來的一面面錦旗、感謝信。

  據了解,自去年興山人民醫院醫養康服務模式運營以來,初步達到了『以醫促養、以養補醫』的循環性效果,既解決了高齡老人的疾病困擾,也化解了有醫療、康復需求而不能自理的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問題,目前已經有54位不同癥狀的老人入住醫院享受康養。同時也為醫院全力向集醫療、護理、保健、康復、生活照料、安寧療護為一體的醫養結合養老機構轉型開啟了新的發展途徑。

  探訪手記

  難題破解,必須有新理念和新思路。興山人民醫院運行的醫養康服務模式,立足當前人口老齡化加速期、失能或半失能老人不斷增加的社會現實,以創新求變,順勢而為,實現了醫院轉型發展、便民利民的良好社會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改革攻堅要有正確方法,堅持創新思維,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變革創新。興山人民醫院的轉型實踐,充分證明了這條重要論斷對改革攻堅的科學指導意義。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