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形容急性子的俗語叫『恨活兒』,就是手裡的活一刻都不能耽誤,也看不得別人拖沓。這是身邊同事形容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人民法院周家法庭原庭長郝劍最多的一句評價。
但與郝劍打過交道的老百姓卻說他是個慢性子,老鄉們聽不懂法言法語,他就一遍又一遍的用大白話打比方、舉例子,站著說累了就和大伙一起蹲在地上說。
11月13日中午,這位眾人眼中的好法官卻倒在案件當事人吳德仁的刀下,倒在他鍾愛一生的法庭上。
檔案管理也能管出名堂
『他是從農村考上來的乾部,人忠厚老實。給人感覺有點笨,但學習極勤奮。』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李慶軍這樣評價曾一同在吉林大學培訓的同學郝劍。
『郝劍跟我都是1995年招考進來的,當時他最年長,我們叫他老大哥。』雙城法院審管辦負責人於朝暉告訴《法治日報》記者。
郝劍最初分配到經濟庭成為一名書記員,誰都知道在審判一線工作風光,沒人願意做幕後工作。1997年,法院檔案室沒有人,領導跟郝劍談,他二話沒說應了下來。檔案室全是灰、一股發霉的味道,他一個人從打掃衛生乾起。

因為工作勤懇,1999年郝劍被評為檔案工作全市先進個人。檔案室被郝劍管理得井井有條,2000年市中院給郝劍記了個人三等功。
『當時很多人對此很詫異,誰也想不到管理檔案也能記個三等功。』於朝暉說,郝劍後來到了農豐法庭,他一個人每年審理200多宗案件,起早貪黑,書記員忙不過來,他就自己裝訂卷宗。
2010年,雙城法院動員業務骨乾加入立案庭,郝劍主動報名。『我經常說他的姓氏挺好,是我們的好法官、好老師、好大哥』在立案庭共事3年的張彥鵬說,郝劍對剛進法院的新人很關照,毫無保留地將他多年的辦案經驗傳授給年輕人,是雙城法院言傳身教的楷模。
哈爾濱市監察委員會委員王葳擔任雙城區法院院長時,曾與郝劍共事一年半。提到郝劍,王葳聲音哽咽,她印象中的郝劍任勞任怨,結案率高沒有信訪案件,是一名好法官。
郝劍跟周圍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沒有辦不好的案件,只有不用心的法官。
為百姓解難為政府分懮
『郝庭長剛直不阿,工作認真,平易近人。』雙城區法律工作者陳輝告訴記者,他曾經代理過一起變更撫養權糾紛的案件就是由郝劍主審。
原被告離婚時女方沒有條件撫養放棄了孩子撫養權,孩子跟父親生活,爺爺奶奶感情不好經常打架,父親打工不在家,孩子無人照顧。後來孩子母親提起了變更撫養權訴訟,孩子也要求跟媽媽生活。

庭審後,孩子父親和奶奶多次領著孩子到法庭找郝劍,堅決不同意孩子給母親。郝劍從孩子的成長到法律條文,耐心地講情、論理、說法,最後以調解的方式息訴止爭,孩子最終跟母親一起生活。
『很多律師對郝庭長都是一致認可,他口碑非常好,無論是案件審理的公正性還是人品。』陳輝說。
農豐鎮副鎮長滕強告訴記者:『郝劍2014年至2018年在農豐法庭工作,當時農豐鎮條件差,我從村委會倒出幾間辦公室給法庭辦公,郝庭長從來不抱怨,和我們一起把簡陋的辦公室打掃乾淨。』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郝劍為當地的百姓解難,為農豐政府分懮。滕強說,只要郝劍出面說和,最後都能讓百姓滿意而歸。群眾對他的反響也很好,沒有任何人反映過辦案不公的情況。
親人朋友眼中的老頑固
郝劍是單位裡的好同事,百姓心中的好法官,但未必是親朋眼中的好親戚、好朋友。
郝劍的大舅哥有一次在跟朋友吃飯時提到自己的妹夫是法官,席間便有人想請托幫忙,在飯桌前給郝劍打電話,剛一說到案件,話筒裡馬上傳出『那不行,肯定不行』。弄得他大舅哥很沒面子。

類似的事情很多親朋好友都遭遇過,時間長了,大家都覺得郝劍這人實在太古板,再有什麼事都不求他了。
郝劍偶爾在家中跟妻子吵架也會說:『有人打著諮詢法律問題名義,實則就是想為自己的案件說情,這樣的朋友、同事你少接觸。』
由於疫情的影響,年底的『結案會戰』,郝劍更加繁忙。
11月6日,這個平日裡的好丈夫將身體不適的妻子送到醫院入住後,就回到單位加班。11月13日,郝劍給自己安排了6場庭審,中午,妻子給郝劍打來電話問能不能來接她出院,郝劍匆忙地說了一句『還要開庭』就掛了。
當日12時許,犯罪嫌疑人吳德仁持刀闖進周家法庭,刺向毫無防備的郝劍。誰都沒有想到,『還要開庭』成為郝劍留給妻子的最後一句話。(崔東凱、張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