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1日訊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上,農業農村部從2018、2019年公開發布的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十大引領性技術以及獲得國家科技獎勵一、二等獎的成果中,遴選出10項『十三五』期間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重大標志性成果予以發布。其中,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選育的『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龍粳系列新品種』(簡稱龍粳系列新品種)位列其中。
龍粳系列新品種開創了寒地早粳稻育種的獨特理論與技術體系,在優異種質材料創制、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新品種培育等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研究領先水平。該系列中的『龍粳31』『龍粳25』『龍粳21』和『龍粳39』,解決了寒地早粳稻品種難創高產和穩產的問題。2010年起陸續成為農業部主導品種和黑龍江省主栽品種,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等省(區)累計推廣面積1.46億畝。其中,龍粳31連續5年為我國第一大水稻品種,年最大種植面積1692.34萬畝,創我國粳稻年種植面積的歷史紀錄,是2001年以後我國年種植面積最大水稻品種,到2019年累計推廣9665.95萬畝,取代了在寒地早粳稻區佔主導地位10年之久的日本品種空育131。
龍粳系列新品種研究中創制的龍花961513、龍花97058、龍花95361等一批具有秈稻或地理遠緣血緣的關鍵優異種質,解決了寒地早粳稻優異種質材料匱乏的難題,挖掘出豐產性、抗瘟性、抗冷性和適應性等方面獨具特色的寒地早粳稻基因源,奠定了選育這些突破性品種的物質基礎。該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寒地早粳稻早期繁茂多抗新株型』理論,創新了『雙態雙層』花藥培養、『三增一減』產量選擇、『二圃合一』抗逆鑒定等技術,創建完善了具有獨特性的寒地早粳稻育種理論與技術體系,解決了寒地早粳稻育種理論與技術不完善問題,為寒地早粳稻育種開闢了一條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