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日訊 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下行的雙重挑戰,嫩江市找准『著力點』,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1—9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78億元,同比增長5.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7億元,同比增長12.2%;地方稅收收入3.4億元,同比增長38.3%;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2%。該市縣域經濟發展綜合實力排名繼續保持全省第一,跑出經濟發展『加速度』。
著力『精准化』措施,精准發力。嫩江市積極落實中小微企業『十四條』、惠農政策『黃金十條』、設立穩崗基金、降低銀行貸款利率、減免國有資產商戶房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保障企業整合資源『過腹增值』。做到班子圍著項目轉、乾部跟著項目乾、機制隨著項目建。截至9月底,這個市19戶規上企業產值均超同期水平,8個省『百大項目』投資完成率達到93.3%,19634戶非公企業全部正常運轉,22個省市『百大項目』開工率100%;正在洽談推進的項目52個,預計總投資192億元。積極組織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搶種搶收,糧食總產確保在22.5億斤左右。深入打造黑河『極境寒養』區域公用品牌,建立品牌生產基地200萬畝、綠標認證150個,規模養殖綠色生產普及率達到95%以上。擴渠打通銷售路,通過『龍江帶貨官』『年貨大集』『地攤經濟』等方式,全面激發市場活力、有效擴大內需,真正做到經濟發展『不斷線』、社會民生『不掉鏈』。
著力『多產業』支橕,產業夯實。該市堅持從產業基礎、區域條件、資源稟賦實際出發,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持續鞏固第一產業『大基礎』地位,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發揮全國非轉基因大豆和全省強筋小麥種植面積最大的優勢,在黑河市率先提出全域創建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先行市,全域內987.7萬畝耕地全部實現綠色種植,『嫩江大豆』被評為全省十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正在積極謀劃推進大豆產業園、大豆博物館等項目的建設。不斷強化二三產業『主動力』作用,全力打造『百億級礦業、百億級大豆』兩個主導產業和『現代商貿物流、新型清潔能源』兩個特色產業的四輪驅動產業體系,多銅二期、德朗福大豆、地鐵北站、栗象現代農業服務綜合體、紅石砬水電站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相繼投產或接近尾聲。預計年底前,將有2家發展較快的企業列入規上企業,使全市規上企業總數增至21家。
著力『組合拳』招法,組合提昇。該市實行重點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目前重點推進的22個省市『百大項目』完成投資13.37億元,圓滿完成年度投資計劃;高標准打造嫩江經濟開發區,固定資產累計完成投資29億元,入駐企業29家;招聘事業編制人員237人,引進專業技術人纔和公務員67人,投資550萬元改建人纔公寓72套;新建的市民中心投入使用,進駐政務服務事項580項,實現行政審批事項『應進必進』、企業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落實政策保障資金2013萬元,新建扶貧產業項目8個,帶動1231戶貧困戶增收,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提昇內生動力,推動縣域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