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8日訊 『十三五』時期是伊春市旅游業快速發展的五年。五年間,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發展和壯大旅游產業作為提昇城市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昇級和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著力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推進力度,伊春市旅游業呈現出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尤其在2019年,以第二屆全省旅發大會在伊春市召開為契機,加快推動生態旅游度假區專業化管理和智慧旅游體系建設;積極推進重點旅游項目建設,精心打造新業態旅游項目,促進旅游產業提檔昇級;堅持『文旅融合』發展,圍繞『林都伊春·森林裡的家』品牌在國家和省內開展全媒體宣傳和營銷推介,全面提昇了伊春市生態特色旅游的整體質量,實現了『舉辦一屆旅發大會,提昇一個承辦地』的目標,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優美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游資源,全面昇級的景區,煥然一新的面貌,便利的交通吸引著游客蜂擁而至。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1782.53萬人次、旅游收入165.1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5%、13.5%。
以全域旅游理念為引領,推動旅游產業快發展。『十三五』期間,伊春市編制了《伊春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2019—2035年)》,並經市人大批准,實現了『多規合一』。規劃重點依托伊春市豐富的特色旅游資源,通過實施『旅游+』戰略,推動旅游與其它產業行業融合發展、協調發展,實現全過程、全時空、全方位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進一步推動了伊春市旅游產業從『景點』向『全域』轉變,最大限度釋放文旅潛力,促進文旅產業提質增效。
大力實施『旅游+』戰略,促進產業融合。推進『旅游+康養』,開發了桃山森林冰雪玉溫泉、九峰山養心谷、西嶺森林旅游度假區等休閑養生度假項目;推進『旅游+民俗』,打造了上甘嶺溪水、鐵力小黑河民俗村等鄉村民俗旅游項目;推進『旅游+研學』,推出了帶嶺TOP營地、翠巒永達木藝研學基地等研學旅游項目;推進『旅游+文化』,建設了帶嶺影視文化風情小鎮等項目;推進『旅游+體育』,推出了森林馬拉松、森林冰雪微馬等特色賽事,開發了森林鐵人三項、滑野雪等運動性產品;推進『旅游+一二三產融合』,打造了烏馬河木藝小鎮、金山文化小鎮、嘉蔭恐龍小鎮等特色小鎮,形成了旅游新亮點、產業發展新支點。目前,有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4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8家,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11家。桃山森林冰雪玉溫泉被批准為第一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創建單位。
在湯旺河林海奇石景區、上甘嶺溪水國家森林公園、嘉蔭恐龍地質公園等重點觀光性景區,新開發了夜游石林、恐龍樂園、溪水農家院等體驗性、參與性強的項目,提昇了景區品質。同時,重點推進了符合市場需求的新業態旅游項目的開發,圍繞『林都伊春·森林裡的家』主題,精心打造新業態旅游項目,促進旅游產業提檔昇級。建成了具有濃郁田園風光的『溪水松月』和現代時尚的『嶺尚欲雪』民宿,並通過推行『種子計劃』,積極引導溪水居民發展民宿產業,建成充滿林區特色文化的『溪樹庭院』。建設了鐵路公園,開通了旅游觀光小火車。新建了五營和湯旺河兩個高標准汽車營地,成為交旅融合的樣板。『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4A級景區3家,3A級景區10家,3A級以上景區達29家;新評省級旅游度假區4家。
依托伊春森林、生態、空氣、氣候等優勢資源,不斷推動傳統觀光型旅游產品向休閑度假產品轉變,積極開發森林休閑、養生、度假等復合型項目。以春夏秋冬四季進行劃分,每年度設計推出全新旅游產品線路,分別設計推出了『穿越油畫森林』自駕露營戶外運動主題產品、『回家樂學游』森林科普研學產品、『家的味道』民俗美食文化產品等特色產品和『森林呼吸健康隨行』康養游線路、『風中掠影林都野行』自駕游、『回家踏青賞花』生態攝影線路等特色線路,促進了四季均衡發展。
伊春市不斷加大宣傳營銷力度,在全省率先構建『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媒體』宣傳營銷模式。運用『旅游+直播』融媒體新營銷模式,進行多維度多元化傳播。在第二屆全省旅發大會舉辦期間與各級媒體開展合作,運用『互聯網+旅游』開展宣傳,創造了伊春市旅游熱度的最高峰值。『十三五』期間,組織伊春市文旅企業赴北京、沈陽、大連、天津、上海、廣州、哈爾濱、蘇州、常州、南京等主要客源市場召開各類旅游推介會50餘場,邀請全國知名旅行社、媒體到伊春市考察踩線,提昇伊春旅游品牌形象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積極推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擴建了湯伊一級公路,新建、擴建了伊嘉公路至溪水經營所、五營至五營森林公園、溪水至梅花河山莊等11條旅游公路,公路大交通及通往主要景區的公路及景區內部公路體系基本建設完成。林都機場開通了北京、上海、大連、哈爾濱、廣州、沈陽等地的航線,拓展了京津唐和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旅游市場。旺季時開通直達北京的列車,提高了鐵路交通便捷性。實施『廁所革命』,『十三五』期間,全市共新建、改建旅游廁所200餘座。完善智慧旅游,湯旺河林海奇石景區、嘉蔭恐龍地質公園、五營國家森林公園等主要景區實現了免費WIFI覆蓋,建設了伊春游客服務中心和在線游客服務中心。目前智慧旅游平臺建設穩步推進,相應功能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