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9日訊 11月30日,應急管理部官網發布《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擬表彰對象公示》。其中,先進個人全國200人,全省8人,牡丹江市僅1人入選。他就是牡丹江市消防救援支隊新安街特勤站二級消防長薛永紅。
『第十層,向左十步左右有消防栓,向右是護士站,護士站有滅火器5個……』時至今日,對於曾經戰斗過的地方,消防設施的設置情況他仍然記憶猶新。『一遍一遍地背,睡覺之前,把整棟樓的每一層都在腦中過一遍。』正是這種紮實的笨辦法,讓他的承諾落到了實處——『最危險的地方派我去、最困難的工作交給我乾、最不放心的崗位讓我站。』

疫情突如其來,第一時間主動請戰
薛永紅是山西人,從成為一名消防戰士開始,他已經有20年沒有回家過年。今年春節,他原本計劃休假,帶著妻子和一雙兒女,回一趟山西老家,與父母一起過個團圓年。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一切計劃。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大面積爆發,全國各地陸續封城。眼看著老家是回不去了,不僅如此,使命的召喚讓薛永紅在家裡坐立難安。一甩手出了門,薛永紅第一時間向戰時黨支部遞交了《請戰書》,申請加入防疫應急處置分隊。
市消防救援支隊將防疫應急處置分隊設置在距離牡丹江市第二人民醫院不足一百米、僅僅一道之隔的陽明大隊。薛永紅十分清楚,『二院』就是牡丹江市抗擊疫情的主陣地,守護好這個陣地的消防安全,就是自己的崗位和責任。
由於疫情防控的特殊需要,薛永紅每天晚上通過視頻了解院內的消防設施情況,畫圖紙、做預案,到了白天,就帶領大家開展模擬演練。因為他知道,演練不能進入現場,但實戰一定是在現場,容不得半點差錯。
如果說第二人民醫院是一個隨時將要奔赴的戰場,那麼,平時的火災救援就是另一個同時存在的戰場。薛永紅和戰友說,醫生守護百姓的生命健康,我們為醫生和百姓保駕護航。
創新『四個一』工作法,確保隊伍安全穩定
薛永紅是條硬漢子,七星街燃氣管道大火的時候,直面七層樓高的火焰,他沒有退縮;鑽進刺骨的冰水中,勇救落水者,他沒有退縮;無數次從火場中搶出液化氣罐,救出被困者,他沒有退縮。這一次,面對疫情,他同樣沒有退縮。『作為一名黨員,疫情當前,我責無旁貸。崗位就是我的戰位,疫情一天不消失,我也一天不撤退。』這是最近薛永紅常常掛在嘴邊的話語,話雖朴實,卻彰顯了一名黨員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的責任與擔當。
但是,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讓他心裡也不是很有底——這東西和平時的戰斗任務不一樣,它看不見、摸不著!詭異的新型冠狀病毒,讓這條漢子感覺有點有勁兒沒處使。但無論怎樣,他決定還是衝在最前面,作為站長助理,薛永紅主動擔任防疫消毒員。他說:『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防疫消毒是重中之重,我認真一點,病毒就離我們遠一點,組織把任務交給我,我就要守住這扇門。』
在薛永紅所在的黨支部,率先實行了『三人一組、三戶聯防』黨小組一線報告工作制度,制定了『四個一』工作法,每日針對小組成員和家屬,檢查一次是否存在疫情癥狀、記錄一遍『兩點一線』路線、了解一次實際困難、通報一次駐地疫情防控最新通知要求,確保『點、線、面』無盲點,以小隊伍的穩定,確保了大隊伍的整體穩定。

邊城應急,打贏從未打過的硬仗
隨著輸入型病例的增加,綏芬河市緊急建設方艙醫院,薛永紅同志轉戰邊境小城。4月8日,薛永紅到達綏芬河消防救援大隊,每天駐守在綏芬河方艙醫院,檢查、熟悉方艙醫院的每一個環節。
到了綏芬河,疫情防控仍然是首要任務,每天認認真真組織做好營區內人員消毒、測量體溫等基礎防控工作。此外,更為繁重的任務,則是為隨時可能到來的實戰做好預案。一座13層的方艙醫院,所有的通道、消防設施,都需要重新熟悉。他們每天要不斷攀爬,日行2萬多步,相當於10公裡的路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保護好我們的同胞,讓他們在住院期間有一個安全的環境。』
與以往的環境不同,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這座13層的方艙醫院,患者和醫護人員的通道是分離設置的,每一層的密閉式防火門都被密封起來。不同的樓層、點位出現火情,需要不同的進攻路線。同是一個樓層,發生火情的地點不同,進攻的路線可能就有差異。
『平時看著牆是牆、路是路,一旦發生火情的時候,感覺走哪都撞牆!』薛永紅這樣描述在火場中的情況。確實,煙氣彌漫的火場內,視線受到極大的乾擾,分辨方向、確定位置都存在極大的困難。正因如此,薛永紅帶領隊員逐一測試醫院周邊消防水源壓力、熟悉進攻路線、了解病區結構、測試消防設施性能、掌握消防車通道情況。同時,他還帶領隊員們開展個人防護、現場警戒、內攻滅火、全面洗消等模擬訓練,在反復訓練、演練、推演和拉動中,紮實做好應急處置准備。
捨小家為大家,彰顯消防隊伍本色
『滅火救援我們是勇士,抗擊疫情我們是先鋒』,在薛永紅的心裡,裝的不是妻兒老小,不是兒女情長,而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已經二十年沒有回家過年的薛永紅本計劃在今年春節休假,帶著妻子和一雙兒女回山西老家與父母過個團圓年,可是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薛永紅堅決響應組織號召,堅守在防疫應急處置分隊工作一線,將上級部署的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在牡丹江市人社局工作的妻子,為了應對此次疫情,也在政府的號召下加入到了支援小組,前往江濱小區檢查站24小時值守站崗,檢查保衛小區安全,家中只有十四歲的長子薛晉傑照顧七歲的妹妹薛晉媛。
大年初一,本該是家庭團聚的時刻,可爸爸媽媽卻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工作著。妹妹問哥哥:『爸爸媽媽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們呢?』哥哥安慰妹妹:『爸爸媽媽都在做偉大的事。』本也是該被爸爸媽媽疼愛的年紀,可哥哥卻早早承擔起了照顧妹妹,照顧家庭的責任。用電餅鐺煎雞蛋,用電鍋煮方便面,都是薛晉傑的『拿手好菜』。
每當回憶起這些,薛永紅心裡便五味雜陳——妻子的理解、兒子的懂事、女兒的可愛讓薛永紅感到十分自責、愧疚與欣慰。自責,是因為這個年紀了還讓家人擔心;愧疚,是因為過年沒能陪家人吃上一頓飯;欣慰,是因為愛人能理解自己,她明白此時此刻哪裡更需要自己!履行好崗位職責,圓滿完成上級交付的各項任務,忠誠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負應急救援隊伍的榮譽、使命、擔當,做好每件平凡的工作,就是薛永紅心中最偉大的事。
21年的紅門征程,薛永紅同志是一名普通的消防員,也是個大英雄,是丈夫,也是父親。但在牡丹江市消防救援支隊這個大集體裡,薛永紅更是一面旗幟,哪裡有大火,哪裡就有薛永紅;哪裡最危險,薛永紅的戰斗崗位就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