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9日訊 (記者 佘雨桐)『醫者情系蒼生,愛心傳承天下。我有幸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殊榮,即將接受表彰,但我深知,我只是全體137名醫療隊員中的一員,全國奔赴湖北4.2萬醫務人員中的一員,我不過是盡了一名醫生應盡的責任。這份榮譽應該獻給我的全體隊員,他們纔是國家的功臣、人民的英雄!在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打造健康中國的新征程中,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使其代代相傳,植根於龍江大地。』日前,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焦軍東在和記者說起自己的這份榮譽時說道。

帶領醫療隊第一批到達最晚撤離 拼下『最強外援』稱號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節日的寧靜。2020年1月27日,焦軍東主動請纓,作為領隊帶領黑龍江省首批醫療隊『逆行武漢』,奮不顧身地奔赴全國抗擊新冠狀病毒肺炎的主戰場。
回憶起出發前的場景,焦軍東對記者說:『武漢面臨著嚴峻的形勢,然而我們當時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不足,不知道防護到什麼程度纔能不被感染。我暗下決心:必須把醫療隊員一個不少的帶回家!既要圓滿完成救援任務,又要保護好隊員安全,我把感染防控列為進入戰斗的首要任務。
我們醫療隊迅速分工,對接協和西院的醫護人員,對每個感控環節和工作流程都仔細、謹慎、反復推敲確認,竭盡全力保障隊員們防護和工作環境的萬無一失。制定了《生活區個人防護及消毒隔離制度》,要求人人考核過關,嚴防死守不得有絲毫馬虎。嚴格的管理不僅確保了整個醫療隊所有隊員「零感染」,也變成了寶貴的經驗,為後來的醫療隊提供了成熟的經驗,先後多次承擔培訓後續前往武漢支援的黑龍江醫療隊,在我們的努力下,黑龍江省全部支援武漢的醫療隊實現了全體醫護人員『零感染』的目標!』
從寒冬到春暖花開,65天的鏖戰中,首批援鄂醫療隊表現了高水平的救援態勢,累計收治患者334名,重癥與危重癥比例超過90%,其中有一名心髒移植術後和一名腎移植術後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收治感染新冠肺炎孕產婦43人,接生新生兒26人(有一對雙胞胎);治愈出院患者296人,轉院轉科17人,醫護人員做到了『零感染』,黑龍江省首批援鄂醫療隊是抗疫時間最長、工作量最大、收治重癥危重癥患者最多且出院人數最多的隊伍,這支技術力量強悍的團隊,面對了一個又一個的醫學難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跡,被武漢受援醫院稱為『最強外援』!

竭盡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 創下孕產婦患者零死亡紀錄
醫療隊負責區域中,有一個病房是新冠肺炎孕產婦定點病房,如果孕產婦出現問題,就是兩條生命,剛接收時醫療隊倍感壓力。
哈醫大二院重癥醫學科一病房主任醫師王洪亮跟記者介紹說:『當時焦院長在開會時對我們說,時間就是生命,不要怕危險,我們來這就是治病救人的,我們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始終放在第一位,我們每挽救一名老人和孕婦就等於拯救了一個家庭,每救治一名青年就保存著一份未來的期望,要竭盡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
2月1日,醫療隊順利接生一名男嬰,嬰兒的父親是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產婦弱陽性,這也是疫情發生後武漢新冠肺炎產婦生下的第一名嬰兒,新生兒為陰霾籠罩下的武漢帶來了生的希望。為了紀念湖北和黑龍江兩地醫生並肩作戰的經歷,醫療隊為孩子取名小北龍。抗疫期間,醫療隊成功救治新冠肺炎孕產婦43人,接生新生兒26人。

用生命救助生命 用大愛踐行天職
據了解,抗疫援鄂只是焦軍東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在過去全國各大災情志願隊裡都曾出現過他的身影。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醫院接到衛生廳的馳援命令,時任院長助理、醫務部部長的他在一個小時內就安排好工作,帶領30名醫務人員登機奔赴災區,在餘震不斷的江油市帶領醫療隊克服重重困難,不顧個人安危,全身心投入救災工作37天。作為領隊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將哈醫大二院與當地衛生院建立起遠程會診單位,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員在危險面前挺身而出的無私奉獻精神和管理者的長遠眼光。因此,焦軍東同志榮獲全國衛生應急先進個人、黑龍江省衛生系統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標兵。全省衛生系統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標兵。
2013年,黑龍江同江段遭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受災群眾和抗洪官兵身體狀況不容樂觀,時任哈醫大二院副院長的焦軍東同志2小時內組建醫療隊,率領隊伍與『汽車醫院』連夜奔赴同江,24小時駐守在救治點,為災區的群眾和工作在抗洪搶險前線的官兵保駕護航,累計為千餘名官名受災群眾和抗洪官兵進行了檢查和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