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市富裕縣『民生工程』可圈可點
2020-12-14 17:18:17 來源:東北網  作者:申震 韓彥軍 那鵬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14日訊(申震 韓彥軍 記者 那鵬翔)『十三五』期間,黑龍江省富裕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民心工程』成效可圈可點。特別是2018年以來,該縣把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擺上突出位置,深化改革,下『沈』權力,創新服務,有效供給,在發展中改善民生,摘掉『貧困帽』後,努力提昇百姓生活品質。

  共建共享『品質富裕』

  面對百姓關注的問題,該縣凝聚各方力量,共建共享『品質富裕』。

  下放行政權力。把縣直13個部門的141項行政權力下放給鄉鎮,25項行政權力委托給鄉鎮,把7個部門的40項公共服務事項的行政許可等權力下放給鄉鎮。

  創業帶動就業。全縣累計培育創業『小老板』1510個,帶動就業4530人。引進『益海嘉裡』這個『大伽』,既解決了農民『賣糧難、賣糧賤』的問題,又解決了5000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教育提檔昇級。自2016年以來,該縣累計投資6600萬元,建成標准化中小學教學樓3棟、科技樓1棟、藝體館1棟,幼兒園3個。中小學電子白板配備率100%、光纖入網率100%、信息技術設備應用率100%。

  推進醫療保障。構建了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兜底保險、商業補充保險、醫療救助、慈善救助6條保障線,縣內定點醫院符合『規費』報銷比例90%以上,鄉鎮95%以上實行『先診療、後付費,讓農村貧困戶患者能看得起病。

  建設品質交通。省道昇級國道1條,縣道昇級省道1條。織密通鄉路、通村路,打通『斷頭路』,建設專用路。縣域鄉鎮、村莊、工業園區、旅游景區、養殖小區水泥路實現全覆蓋。2017年該縣奪得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桂冠。

  讓貧者宜其居。在城鎮,累計投資1404萬元,建設廉租房1450套,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781萬元,解決了城鎮15383戶低保無房戶住房難問題;在農村,自2016年以來,累計改造貧困戶危房5742戶,發放補助資金1.2億元。

  讓老者樂其所。投資3680萬元,高標准建成了社會福利院,增加床位380張。現在,全縣養老床位總計1976張,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數32張,超出國家規定的標准。

  建設美麗鄉村。投資3億多元,建成了31個『炊煙裊裊、流水潺潺、綠韻為裳、鳥語花香、書聲朗朗、民風淳朴』的美麗村莊。推進『廁所革命』,推廣4種室內改廁和3種室外改廁模式,讓11152戶農戶如廁更方便、更衛生。

  提昇社區品位在城鎮8個社區、1個小區建設了8個特色主題館、1個綜合館,為社區各類人群提供讀書、體育運動、健身、棋牌、舞蹈等系列服務。

  文化異彩紛呈。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從『草根文藝人』大賽優勝者中選聘10人充實到10個鄉鎮文化站。2016年以來,該縣先後組織開展了『百姓歡歌慶富裕』群眾大舞臺第20季演出等活動175場次,極大地豐富了城鄉居民文化生活。

  讓民生之『花』絢麗多姿

  整合資源,優化配置,讓1+1產生大於2,1+1+1產生大於3的效果。

  推進城鄉客運服務一體化改革。2017年在北部經營區試點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19年該縣全面推進城鄉客運服務一體化改革。整合『宏運』、『禹華』2家企業,成立黑龍江富裕交通運輸有限公司,先後投資6170萬元,更新購置新能源客車164臺。縣裡投資1.2億元,建成了縣客運總站、龍騰旅游客運站和110個村屯客運停靠站點。改革後,50公裡票價由過去的14元降為5元;60公裡票價由過去的16元降為7元,平均下調60%。客運班次由每天往返1個班次,增至6個班次。改革讓群眾滿意了:出門方便、坐車舒適不說,票價還降了不少;企業贏利了:改革當年,客運量由過去的日均不到400人次,爆炸式增至2000人次,企業經營收入增長了9倍;行業發展了:該縣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達到國家5A級。2017年,奪得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桂冠。

  推進集中辦學。該縣先後投資5500萬元,在城南新區建成了勵志學城,把6個鄉鎮的2700名初中學生集中到新學城。集中辦學,教育經費由過去『撒芝麻鹽』,變為集中投入,各寄宿制學校辦學硬件上去了;師資優化重組,學科開滿不說,教師擇優上崗,人盡其纔,纔盡其用。

  推進集中供養。先後合並8個鄉鎮敬老院,建成了縣中心敬老院和縣五保供養中心。實行集中供養,一方面減少了用地,降低了建設和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便於管理和服務,提昇發展水平。建築面積2530平方米的縣中心敬老院和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的縣五保供養中心,布局合理,功能完備,室內配套建有圖書室、文體活動室、醫務室、健身室、浴池等,大大提昇了服務水准和檔次。

  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發展是最大的民生。縣鄉政府有了實力,就能為老百姓辦更多的實事;農民富了,鄉村纔真正的美。

  建設特色小鎮。該縣規劃建設了通航小鎮、旅游小鎮、藥材小鎮等16個特色小鎮,用『農業+』、『旅游+』、『生態+』、『創意+』、『文化+』的創新思維,著力培育產業鏈、價值鏈。

  強化產業引領。總投資2.18億元的東塔哈通用機場項目、總投資110億元的益海嘉裡糧食深加工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或正式投產,以此引領特色小鎮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深化『三變』改革。探索『政府+合作社(企業)+村集體+貧困戶』資產收益模式,整合財政涉農資金3億多元,集中投向糧食倉儲、光伏發電、生豬養殖等項目。2018年、2019年分別將實現的1800萬元、2000萬元的收益按照低保戶每人800元的標准進行分紅,結餘資金用於村集體發展公益事業。農村低保戶和貧困戶今年又享受到了每人1000元的產業分紅,比去年增加200元。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