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典型】駐村扶貧工作隊『顯身手』助力北紅滿族村駛入振興快車道
2020-12-16 15:57:51 來源:東北網  作者:許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如今的北紅滿族村。

  東北網12月16日訊(記者 許諾)12月10日,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哈爾濱召開。哈爾濱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駐阿城區料甸街道北紅村工作隊榮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

工作隊對道路進行修繕維護。

  北紅滿族村是省級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人均耕地面積僅4.2畝,種植結構單一,經濟發展滯後,基本農田水利設施陳舊,其中屯內路、田間路的問題尤為突出。

  根據實際情況,哈爾濱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駐阿城區料甸街道北紅村工作隊爭取34萬元資金改造了北紅村2148米的田間路。隨後,工作隊又爭取省市少數民族發展資金200餘萬元,為北紅村築橋修路、安裝路燈,切實解決群眾出行難、照明難的問題。工作隊協調市佛教慈善會兩次出資53萬元,其中25萬元用於為北紅村貧困戶27戶改建房屋,徹底消滅了泥草房。其中28萬元用於在村主屯建設了一處具有滿族文化特色的活動廣場,滿足了老百姓業餘文化生活的需要。

工作隊入戶與村民交流。

  駐村工作隊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村民王文琦因意外事故摔傷,乾不了重活。工作隊了解情況後,幫他募集1萬元捐贈資金修建豆腐坊,又拿出3000元的工作經費購置設備。2017年10月,王文琦豆腐坊開張了,一鍋豆腐淨利潤80-90元,每月收入3200-3600元左右。

  村民胡大君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兩個孩子均未落上戶口,妻子三級智力殘疾,無法正常勞作,母親年歲已大基本喪失勞動能力,整個家庭幾乎沒有收入。工作隊了解情況後,鼓勵胡大君外出打工,並為他家申請低保,為他妻子辦了殘疾證,讓全家人都有了基本的政策保障。工作隊3名同志個人出資2萬元,以胡大君的名義在趙鳳銀黃牛養殖場寄養了一頭母牛,生產牛犢分紅收益為胡大君所有,這些做法,讓胡大君一家徹底脫了貧。

工作隊為村民貼春聯。

  工作隊瞄准產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在北紅村建設了3個扶貧產業項目,年收益70萬元以上,有力推動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少數民族群眾的收入。投資393.08萬元建設了村級光伏電站項目,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總功率500千瓦,運營至今已收益60餘萬元;投資454萬元,建設了秸稈綜合利用固化成型燃料項目,佔地面積12500平方米,年處理4萬畝地的玉米秸稈,年收益27.6萬元,可提供工作崗位20個,兼具生態與經濟效益;投資89.3萬元建設了粗糧深加工項目,佔地面積約2000多平米,廠房面積600平方米,年收入5.6萬元,可提供勞動崗位5個。產業項目建設,為北紅村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