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十三五』期間,黑龍江省攻堅克難,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民營經濟體系擴量昇級,努力實現民營經濟『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發展目標。系列報道《民營經濟在龍江》一起走進五常市,看因五常大米而興的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如何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

企業的最新產品——五常鮮米,經過恆溫倉儲、現磨現發、充氮保鮮,一上市就成為京東等平臺的爆款。『敢為天下先』是喬文志的座右銘。
1998年,24歲的喬文志成為村裡第一個到北京賣大米的農民,3年的摸爬滾打,讓他意識到,只有做企業,做最好的企業,纔能真正叫響五常大米的品牌。2001年,喬文志投入全部積蓄,乾起了大米加工廠,從國外購置了十多臺專業設備,建起了五常大米第一條專業生產線。

過去,五常的大米加工企業,一般不自建基地,盡管能節省成本,但在喬文志看來,五指握不成拳,把控不了品質,企業就乾不成『百年老店』。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他大膽試水,闖出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新型產業化模式。很快,企業按照歐盟標准種植的可溯源有機五常大米,在市場上一路高歌,打開了銷路。2016年,企業成功在『新三板』掛牌,成為五常市農業企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企業做大,也不能放松產品品質。針對五常水稻當家品種稻花香2號出現的退化現象,喬府大院公司投入大量資金,聯手中科院開發新品種。
喬文志介紹說,稻花香提純復壯,加強抗寒性,研發出了新品種——中科613。

新品種『中科613』的主要性狀已經超越『稻花香2號』,有望成為全省第一積溫帶主栽的優良品種。
今年,作為五常唯一一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喬府大院公司領辦的合作社流轉的五常水田面積達到了40萬畝,單體面積居全國前列,可以為五常的40000戶農民帶來收入近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