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12月16日,黑龍江省印發《關於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這標志著全省『三線一單』成果,即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在全省范圍內正式發布實施。
到2025年,我省將建立較為完善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昇。到2035年,我省將建成完善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基本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針對不同區域空間的生態環境屬性,黑龍江省將采取分類保護、分區管控的措施,將全省行政區域劃分為優先保護、重點管控和一般管控三類環境管控單元共868個。其中,優先保護單元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重點管控單元突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環境風險防控,一般管控單元重點加強農業、生活等領域污染治理。
全省將以環境管控單元為基礎,從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和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明確准入、限制和禁止的要求,建立『1+3+13+N』生態環境准入清單管控體系。『1』為省級清單,體現環境管控單元的基礎性、底線性要求;『3』為區域清單,體現環境管控單元所在區域的特色性、規范性要求;『13』為市級清單,體現環境管控單元所在市(地)的地域性、適用性要求;『N』為管控單元清單,體現管控單元的差異性、可操作性要求。
這個意見的發布實施,將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性、針對性,對優化區域發展與保護格局、保障人居環境安全、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將為建設美麗龍江提供堅強支橕和制度保障。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
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有關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現就實施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以下簡稱『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守底線、優格局、提質量、保安全』的總體思路,建立以『三線一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提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為建設美麗龍江、促進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橕和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硬約束,持續優化發展格局,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堅持分區管控。根據生態環境功能、自然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科學劃分環境管控單元,多維度制定差異化的生態環境准入管控要求,推動精細化環境管理,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堅持統籌管理。按照省級統籌、上下聯動、區域協同的原則,集成現有生態環境管控要求,構建『三線一單』成果共建共享體系,建立常規調整和動態調整相結合的管理機制,定期評估、動態調整、及時更新。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水和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土壤生態系統功能逐步恢復,建立較為完善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昇。
到2035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水、大氣、土壤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建成完善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基本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分區管控
(一)劃分環境管控單元環境管控單元包括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優先保護單元指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的區域,主要包括各類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空氣一類功能區等。重點管控單元指涉及水、大氣、土壤、自然資源等資源環境要素重點管控的區域,主要包括城鎮規劃區、產業園區和開發強度大、污染物排放強度高的區域等。一般管控單元指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之外的其他區域。
全省共劃定環境管控單元868個,其中:優先保護單元235個,佔全省國土面積的56.73%;重點管控單元444個,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9.37%;一般管控單元189個,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3. 90%。
(二)制定生態環境准入清單
以環境管控單元為基礎,從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和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明確准入、限制和禁止的要求,建立『1 + 3 + 13 + N』生態環境准入清單管控體系。『1』為省級清單,體現環境管控單元的基礎性、底線性要求;『3』為松嫩平原經濟發展區等區域清單,體現環境管控單元所在區域的特色性、規范性要求;『13』為市級清單,體現環境管控單元所在市(地)的地域性、適用性要求;『N』為管控單元清單,體現管控單元的差異性、可操作性要求。
(三)落實分區管控要求
根據劃分的環境管控單元特征,對每個管控單元分別提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環境准入管控要求,形成全省生態環境准入清單。
1.優先保護單元。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和城鎮建設。在功能受損的優先保護單元,優先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活動,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在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嚴格按照國家和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相關規定進行管控。
2.重點管控單元。重點管控單元突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環境風險防控,按照差別化的生態環境准入要求,優化空間和產業布局,不斷提昇資源利用效率,強化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約束,解決局部生態環境質量不達標、生態環境風險高的問題。
3.一般管控單元。以生態環境保護與適度開發相結合為主,落實生態環境管控相關要求,重點加強農業、生活等領域污染治理。
三、應用實施
(一)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各級政府和部門應把『三線一單』成果與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城鎮開發邊界進行充分銜接,統籌劃定後,作為資源開發、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城鎮建設、重大項目選址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的重要依據,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管控要求融入決策和實施全過程,加強協調性分析,不斷強化『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硬約束和政策引領作用,在地方立法、政策制定、規劃編制、執法監管中不得變通突破、降低標准。
(二)促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各級政府和部門應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推進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環境風險防控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和生態環境監管的重點內容,嚴格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相關要求。強化『三線一單』成果在生態、水、大氣、土壤等要素環境管理中的應用,以『三線一單』確定的分區域、分階段環境質量底線目標作為基本要求,制定環境保護規劃和環境質量達標方案。
(三)推動成果數據共享共用
省生態環境廳牽頭建立全省統一的『三線一單』數據共享及應用管理平臺,將『三線一單』成果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具體要求進行系統集成,實現成果落圖固化和動態管理。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推動與有關部門業務平臺互聯互通,實現數據共享共用。
(四)實施動態更新調整
省生態環境廳原則上每5年牽頭組織開展一次全省『三線一單』實施情況評估,依據評估情況編制更新調整方案,按規定報批後進行調整,同時按程序和要求報生態環境部備案並上傳至國家『三線一單』數據共享系統。因國家與地方發展戰略、生態環境質量目標、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調整,導致『三線一單』內容需進行更新的,由省生態環境廳提出,或由市(地)政府(行署)申請,省生態環境廳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審查,按程序報批後及時更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市(地)政府(行署)要落實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主體責任,負責對本轄區內『三線一單』的落地和監督管理,將『三線一單』作為綜合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前提條件。省直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職,積極配合實施,並及時提供相關數據更新成果。
(二)強化技術支橕
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組建長期穩定的專業技術團隊,並根據工作實際安排專項經費,切實保障『三線一單』編制、實施、評估、更新調整、數據應用與維護等工作正常開展。
(三)加大監督考核
省生態環境廳牽頭建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情況評估和監督考核機制,將各地實施『三線一單』情況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重要內容,定期跟蹤評估實施成效,加強監督考核,推進實施應用。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