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4日訊 大慶市委書記韓立華在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整改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創城』的重大意義:『全國文明城市,是大慶推進百年油田百年大慶建設、打造工業強市、推動轉型振興的一張有分量的城市名片,必須倍加珍惜。』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僅涉及到全市的各個單位和部門,更涉及到全體市民;不僅影響著一座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更影響著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
『創城』未有窮期,整改仍在繼續。即日起,日報推出系列報道,與廣大讀者一同探討和思考『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希望全市上下、社會各界,積極行動、廣泛參與,紮紮實實抓好『創城』整改工作,為打贏爭當排頭兵、建設新大慶『新會戰』提供堅強保證。
大慶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市齡』41年。在這短短的41年中,創建和保持全國文明城市殊榮,大慶整整走過了35個春秋。
1985年參加省文明城市建設競賽;1996年開展『三大創建活動』;1999年、2005年兩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稱號;2000年啟動『九個百』創建活動;2006年實施『七大工程』;2009年躋身第二批全國文明城市行列,成為東北三省第二個、我省唯一……時至今日,大慶仍奔跑在『創城』路上。
三十五載奮楫篤行,人們不禁要問:大慶為什麼矢志不移地奮力『創城』?創建文明城市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創城』,能讓城市更美好
從千裡荒原到百湖之城,伴隨城市開發建設的腳步,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過程,也映射出大慶『城長』歷程。
也正是『創城』,引領了大慶人同心同向建設和發展城市,努力讓基礎設施建設更完善一點、使城市環境更美化一些、讓百姓福祉更增進一步……
綠化覆蓋率達到43.79%,躋身『國家園林城市』;5年來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319天至336天,『大慶藍』刷屏微信朋友圈;一個個『大件』落戶『城市客廳』,歌劇院、博物館、奧林匹克公園等設施日臻完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顏值』越來越高,這些或許不能完全歸功於『創城』,但一定與『創城』密切相關。
『過去,樓矮路窄,綠化少、環境差,感覺整個城市都是灰突突的。』64歲的『老大慶』胡恆清,眼看著城市一點點變了模樣:老舊小區環境改善了、沿湖景觀帶變靚了、道路規整路燈更亮了、停車位更多了……這一切,都能讓他充分感受到文明城市建設帶來的幸福。
『創城』之於『胡恆清們』,是生活環境的變化,也是城市環境的變化。
『在大慶做生意、辦企業,越來越簡單、放心。』這句話,成了越來越多來慶創業、投資者的心聲。
開辦企業時限壓減到一個工作日,投資330億元的鋁材加工項目從承諾到開工僅用一個月,推出『辦事不求人』事項清單……在2019年東北『三省一區』部分城市營商環境試評價中,大慶綜合排名位列地級市第一名。
『市、縣(區)各級政務大廳都有「六十小」審批窗口,哪兒近去哪兒,一天拿證。』辦理了食品小經營核准證的張先生說。這種便利,源於大慶市在原有『六小』審批服務基礎上,推出『六十小』個體工商戶開辦審批服務,實現了十倍跨越。
大慶市還推行『一窗』綜合受理,再造『企業一天開辦』『工程建設並聯審批』等『一件事』審批流程,全市『一窗』受理率達80%以上。
這些,既是大慶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生動注腳,也是大慶『創城』取得成效的直觀體現。
『創城』之於『張先生們』,不僅是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務,辦事不用再求人,更增強了創業發展的信心。
35年,大慶的『城長』與『創城』水乳交融、你中有我。
未來,要讓城市更美、環境更優,功能更完善、秩序更規范,仍需你我共同努力。
『創城』,能讓社會更文明
在大慶,有一個名字家喻戶曉——愛心傳遞志願者協會會長白春海。近20年來,他關愛扶助孤寡老人、救助貧困兒童、實施公益項目。在他的帶動和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志願者隊伍。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一個人的愛心到一群人的公益,從一個群體的奉獻到一座城市的付出,正是『創城』,使志願服務成為大慶一張溫暖而動人的名片。截至目前,大慶市現有注冊社會志願服務組織300支,依托機關高校成立的隊伍1000餘支。
『創城』,能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在百湖大地綻放新光芒。
也正是『創城』,引領了大慶人厚植道德沃土、弘揚文明新風,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努力培育和提昇城市文明,將實踐化言於行,激發全社會善行義舉,不斷凝聚正能量……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日前,中央文明辦發布2020年8月至9月『中國好人榜』,大慶市季建華、呂秀花上榜。『我市已連續10年舉辦「身邊好人」評選活動,今年更是結合抗擊疫情表現,著重推選出17名「身邊好人」,以此激勵更多人「學模范、講道德、做好人」。』市文明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創城』,在樹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氛圍中,能讓中華美德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續寫新篇章。
每天早上,市民邱女士總是一邊散步一邊去早市轉轉,買菜時她會根據家裡人數適量購買,既減少浪費,也保證了食材的新鮮度。
『光盤行動』不僅僅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企業食堂貼出『拒絕浪費,文明用餐』等宣傳標語;餐飲店推出『半份菜』或『小份菜』;服務員適時提醒顧客適量點餐;市民主動打包……『創城』,讓『光盤上見行動,舌尖上見文明』的理念和習慣逐漸為廣大市民認可和接受。
『創城』,能讓『我們的節日』、『9·26』創業紀念日、『書香大慶』等各類系列活動吸引市民參與,豐富城市內涵;能讓文明禮儀進社區、家規家訓進萬家等各類實踐活動,走進更多家庭;能讓市民學校、道德講堂等教育實踐品牌載體更好地發揮作用;能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進校園、進課堂,助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
『創城』,能讓文明行路、文明停車等行為習慣漸成共識;能讓餐廳內使用公筷的人多起來;能讓公共場所和景區內亂扔垃圾、吸煙等現象逐漸減少;能讓廣場公園裡的游人更加愛護公共設施和花草樹木;能讓人們更多地注意和規范言行舉止……
『創城』不息,讓我們保持『永爭一流』的精神狀態,為文明大慶建設提供更多的、源源不斷的道德滋養。
『創城』,能讓百姓更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
正是因為『創城』,引領了大慶人緊緊守護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堅持『創建為民不為「名」』,努力讓這座城市更幸福、更溫暖、更和諧……守正篤實,善作善成。
也正是因為『創城』,能讓更多大慶人擁有切切實實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能讓就業惠及城鄉百姓。『十三五』期間,截至今年11月底,大慶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8.46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8.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9%。近5年,創業就業一站式服務全面推廣,新增市場主體19.8萬戶、年均增長11%。
能讓民生得到有效改善。近5年民生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80%以上,杜爾伯特縣和林甸縣脫貧摘帽;教育、醫療、文化、社保等民生事業全省領先;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持續高於經濟增速。
能讓更多市民『住有所居』。近5年累計建設各類棚改保障性安置住房6923套、60萬平方米;發放租賃補貼1808萬元、惠及家庭1800餘戶;向各類群體提供公租房1918套。
『創城』在為城市賦能的同時,也能讓鄉村面貌發生改變。近年,大慶市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開展了垃圾、廁所、污水、菜園、能源『五項革命』,截至目前,衛生廁所普及率達20%,建設鄉鎮級生活垃圾轉運站21座,建成菜園革命示范村36個……鄉村環境改善的同時,鄉風文明也有所提昇。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群眾說好纔是真的好。』群眾滿意,可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終極目標。市委書記韓立華強調:『要進一步提昇大慶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35年轉瞬,我們看到,『創城』既能為大慶發展建設注入強勁動力,也能讓這座城市擁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這,也許就是大慶矢志不移奮力『創城』的因由所在。
未來更可期。如今的大慶,仍以奔跑者的姿態奔行在『創城』路上,只有用心用力補短板、強弱項,紮紮實實抓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整改工作,我們纔能當好鐵人後代、建好鐵人城市,讓文明之光在百湖大地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