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4日訊 近5年來,鶴崗市以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為突破點,以強化建後管護為側重點,以開展常態化監管為基礎點,合理規劃,精心布局,精准實施,全力推進,有效解決了農村飲水短板問題。截至目前,全市農村常住人口集中供水率為98%,自來水普及率為95%,農村供水保證率為99%,農村供水水質、農村居民飲水環境明顯改善,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比例實現100%。
以工程補短板,強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通過采取新建、改造、昇級、聯網等方式,進一步鞏固提昇農村人口飲水安全狀況,推進了全市農村供水規模化、規范化的進程。5年來,全市共完成19個批次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完成投資11635.05萬元,共打水源井51眼,新、改建井房150座,鋪設供水管網429千米,安裝水處理設備43臺套、消毒設備89臺套、變頻設備66臺套,安裝及更換井泵81臺套,工程受益人口達14.64萬人次。農村集中供水率提高7個百分點,自來水普及率提高11個百分點。為進一步優化農村供水格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昇農村供水水平,編制完成了《鶴崗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十四五』規劃》。全市計劃新、改擴建工程46處,覆蓋人口10.5萬人,規劃總投資19411.66萬元。
以機制補短板,落實供水工程管護『三個責任,三項制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素有『三分建、七分管』的說法。鶴崗市明確了市、縣(區)農村供水『三個責任』,以縣、區為單元建立了『三項制度』,公開公示了水利部、省、市、縣(區)四級監督舉報電話,在各村屯張貼『明白卡』,開通飲水問題群眾反饋渠道;執行農村供水水費收繳制度,加強內部管理,提昇服務質量,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水費收繳率達88%,千人以下達85%,達到了『以水養水』的目的;綏濱縣、東山區政府列支年度維修養護經費63萬元,蘿北縣、興安區政府采取實報實銷的方式制定維修養護經費政策支持。通過以上機制措施,使鶴崗市農村飲水安全長效管護機制初步建立,農戶用水、管水意識不斷提高,供水管護工作得到了強化。
以監管補短板,助推農村飲水問題常態化排查整改。從2019年8月9日起,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專項清查整改行動。共清查農村供水工程237處,發現問題工程152處,建立了整改臺賬。2019年10月30日,152處問題工程全部整改完成。2019年12月8日完成市級審核,審核通過率100%。全市投入整改資金1249.4萬元。清查整改行動的開展,使已建農村供水工程得到了有效修復和完善,農村供水水質達標率、供水保證率顯著提高,水源地得到有效保護,周圍環境得到有效治理。針對農村居民飲水動態問題,水務部門還加大監管力度,先後開展了農村供水工程排查整改、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掛牌督戰、脫貧攻堅『回頭看』飲水安全問題排查整改、國家成效考核脫貧攻堅整改、農村供水水源地劃分及管理專項排查整改工作。同時,持續開展飲水水質監測,水源地衛生環境監管,切實將飲水監管納入常態化工作范疇,推進農村供水工程長效運行,使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成後『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推動農村供水事業現代化發展,不斷提昇老百姓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