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在哈爾濱最早迎接太陽的地方 一所有溫度的學校
2020-12-25 12:08: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青年網哈爾濱12月25日電 (記者 徐彩俠)『這兒是哈爾濱最早迎接太陽昇起的地方。』清晨六點半,哈爾濱市東方紅中學校長孫國武同往常一樣與學生們一起出早操,看著冉冉昇起的太陽,他感慨道:『這些朝氣蓬勃的孩子們就像初昇的太陽一樣充滿希望,20年了,我只想做好一件事——育人教書,辦好有溫度的教育、培養有生命力的學生。』

   教育創造學生出彩機會

  東方紅中學位於哈爾濱市香坊區近郊,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2000年建校初期,11位教師,60多名學生,一排低矮漏風的破舊平房,是學校的全部。

  東方紅中學一角。資料圖片

  『當時看到學校那麼小,路程又那麼遠,到門口後心都涼了。』15年前,初次到學校面試的梁靜老師坦言當時的環境很『荒涼』。如今,低矮的平房早已經變了模樣。

  『學校是改變人、塑造人、培養人的地方,學校和教育者一定要承擔起育人的責任和使命。』師范院校出身的孫國武,24歲就開始接觸民辦教育,摸爬滾打的幾年裡,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辦學理念,提出『生命教育』。他說:『我們不能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應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生命教育是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豐富的課後生活讓學生更好成長。資料圖片

  在初一(3)班王苗苗看來,這裡的老師嚴格又和藹。剛來到學校時抵觸住校,現在變得願意與同學交流,生活更規律了。出於『彈吉他很帥』這一簡單的想法,她報名了學校的特長班,三個月課餘時間的學習,從沒摸過吉他的她已經可以獨立彈奏一首曲子了。

  『教育的職能首先是育人,之後纔是教書。』孫國武認為,一個學生離開學校走向社會,是否有可持續的發展是生命力教育的體現。為此,除因材施教之外,國學教育、理財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紅色文化教育等,貫穿著學校教育教學的始終。

  『有生命力的教育就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姚妍嬌老師說,她對學校辦學理念『非常認可』,認為學校是能讓學生和老師『發揮能力、實現價值』的地方。為此,她的孩子也是從這裡畢業的。已經在學校工作了17年姚妍嬌說,如果身體條件允許的話,下一個17年還會在這裡度過。

   陪伴讓學生不再孤軍奮戰

  走進學校食堂,同學們在老師的陪同下排隊等候打飯,而全校2000多人在半小時內全部就餐完畢;學生寢室內,被褥疊放成整整齊齊的『豆腐塊』,洗漱用具擺放為統一的朝向,暖瓶、托鞋排成一條直線;天蒙蒙亮,無論酷暑嚴寒,所有學生列隊集合,跑操開啟一天學習生活……

  軍訓期間,學生接受內務整理訓練。資料圖片

  在校工作了20年的文秀芬介紹,學校一直以來實行半軍事化封閉式管理,學生吃、住、學均在學校,無特殊情況不得外出。老師也吃住在學校,工作了20年,她在校住了20年。

  高三學生邵芸鵬抱著體驗『軍營』生活的心態來到學校。如今,他認為學校最大的『魅力』在於老師陪著學生成長,『班主任和各科目老師都在陪伴,感覺不是在孤軍奮戰』。

  封閉式管理,老師陪伴學生一同成長。劉哲聞 攝

  同樣在學校度過叛逆期的還有李昆倫。

  『孩子放假在家也會按時起床,幫我們疊被子、做家務。』李昆倫媽媽說,孩子從最初的叛逆變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也要教會家長教育孩子,指導家長輔導孩子。』2007年走進東方紅中學的牟雪老師說,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缺乏挫折教育與生活磨練,老師要做的是通過家校互動,培養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辦學20年,從最初的親身授課到現在的全面管理,孫國武最重視的就是師德師風建設,『我常講學校不僅要有大樓這樣的「面子」,更要用軟實力說話,老師就是軟實力,就是「裡子」。』

  『我們的管理嚴而不苛,讓老師有獲得感學生就會有幸福感、成就感。』孫國武堅定地說。

   關懷塑造可期的未來

  學校嚴格的管理制度和辦學理念,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慕名而來的學生越來越多。但除此之外,打動學生和家長的還有學校的人文關懷。

  曾經叛逆的趙嘉裕如今學習成績穩中有昇。劉哲聞攝

  初三年級的趙嘉裕,如今是家長眼中的『好孩子』,也是老師心目中上進的好學生,但小學時候的他,學習不上進,抽煙、打架、未經允許拿家裡的錢,不僅讓家長頭疼,自己也想著『破罐子破摔』。

  『自從來到這裡,不僅有嚴格的管理制度,老師們也耐心地教我明辨是非,最初進入學校還想著故意生病回家,現在我慢慢改掉了以前的壞毛病,初一下學期還被班主任選為值日班長。』趙嘉裕邊拖著已經很乾淨的地面邊說:『自己受到了重視,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我要給同學們做個表率。』

  更讓趙嘉裕暖心的是,由於今年家中變故,使他突然面臨交不上學費的難題。班主任張仕超了解家中情況後,向學校爭取了暫緩繳納學費的機會。

  青年學子在東方紅中學奔向遠方。劉哲聞攝

  在東方紅中學,類似趙嘉裕這樣受到關照的學生還有很多。哈爾濱工業大學在讀研究生林松、2013年考入吉林財經大學的郭洪芳、2018年考入東北石油大學的於文濤……他們在東方紅中學免費食宿、學習,甚至考上大學後繼續受學校的資助。據不完全統計,辦學20年,學校累計減免、資助學生各類費用超過500萬元。

  『我在這裡成家生子,孩子就在我們學校讀初三。學校給予我們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幫助,這裡更像是我們的家。』梁靜說。38歲的梁靜說,這是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唯一一份工作。

  20年來,雖然學校位置偏僻,但教師隊伍一直保持穩定。許多老師從辦學之初就一直紮根於此。20年來,不少老師有多次機會到條件更好的學校任教,但因對學校教學理念的認同和學校給予她們的關懷和溫暖,她們從未想過離開。

  如今,哈爾濱市東方紅中學先後培養了近15000名學生,有的已經在重要的崗位上發揮著作用,不少學生大學畢業後返回學校任教。

  『學校的一磚一瓦都是有溫度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故事的。』孫國武說,20年來,他一直都把老師當家人,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我們將以這20年作為新的起點,努力辦好讓家長和社會滿意的教育。』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