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4日訊 寒冬臘月,走進北安市二井鎮自民村精准扶貧戶於德海家,溫暖潔淨的磚瓦房,一家人正坐在熱炕頭上吃飯,飯桌上有肉、有菜,祖孫三代其樂融融。2016年幫扶企業北方商城出資為老兩口蓋上了新房子,加上享受各項扶貧政策,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在糧食倉儲乾活,掙錢、盡孝兩不誤,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於德海的兒子於忠臣一臉燦爛笑容地說。他原本長年在外打工,得知村裡辦起了扶貧產業後回鄉就業,如今娶妻生子,一家六口日子越來越好。
於德海一家的幸福日子,折射出北安推進就業扶貧的可喜成果。
『二井鎮自民村這個糧食倉儲大庫產業扶貧項目采取的是對外發包的方式,每年租金十萬元,其中的40%作為村民的效益工資分紅,60%用於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保障性分紅,在這務工的村民年收入最高的能達到三萬元,最低也一萬元左右。』二井鎮自民村黨支部書記聞立強介紹。
幾年來,北安市在增強群眾的『造血能力』上下大功夫,在家門口鋪就了就業路,讓更多的人能夠通過就業走向更美好的生活。2018年以來本級財政累計發放獎補資金1174萬元,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帶貧合作社發展壯大產業規模。發放貧困戶扶貧小額貸款1.96億元,支持5320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增收。大力扶持光伏發電、畜禽養殖、綠色種植、生態苗木、庭院經濟、勞務經濟六大扶貧產業。充分發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導向作用,投入專項資金1.25億元,建成扶貧產業項目57個,帶動5645戶貧困戶,年均增收1021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北安市全面落實疫情期間穩崗就業各項保障政策,『點對點』『一站式』做好1647名貧困人口轉移就業、返崗務工。該市現有12處扶貧車間實現援企穩崗政策全覆蓋,吸納11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其中91人年均收入超過3550元。開發各類公益性崗位1273個,人年均增收3379元。
自脫貧攻堅打響以來,北安市連連出招,招招擲地有聲,立竿見影。
以『精』字為尺,織密建檔立卡『管理網』。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精准識別、精准退出,了解實情,對癥下藥,根據『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對貧困戶精准施策。市級領導掛帥成立8個工作專班、9個戰區,實行『分口落實制』和『戰區長負責制』。153家幫扶單位、4138名黨員乾部,結對幫扶62個行政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制定出臺住房、飲水、健康、教育、產業等方面政策50個。構築城鄉居民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慢病門診用藥、補充住院保險五重保障線。五年來,累計核銷各類醫療費1.32億元,受益貧困戶6.8萬人次。創新實施『改、租、換、建』四種模式,改造貧困戶危房2076戶,貧困戶住房安全保障率達到100%。
以『防』字為重,守住資金安全『保障線』。緊盯資金分配、項目建設、公告公示、撥付進度、監督管理等關鍵環節,狠抓扶貧資金管理。
以『建』字為綱,譜寫田園生活『幸福曲』。強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大建設、大覆蓋、大提昇,貧困村『三通三有』全部達標。五年來,累計投入5967萬元,實施321項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昇工程,新建改造供水管網528公裡,農村飲用水鐵、錳超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累計發放農村貧困人口低保金7341萬元,特困供養金1911萬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710萬元,臨時救助金148萬元。
以『強』字為榮,激活智志雙扶『一池水』。該市連續三年開展『好日子,從好習慣開始』農民素質和生活品質提昇工程,『脫貧之星』評選活動,選樹自強之星、衛生之星、孝心之星100名,通過典型引領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以『實』字為本,鞏固黨建促攻堅『主陣地』。選派駐村工作隊20支,12家民營企業,8個社會組織,6支志願者服務隊,通過發展產業、提供就業崗位、改善基礎設施等方式開展『千企幫千村』精准扶貧行動。幾年來,駐村工作隊協調爭取資金170萬元,主導實施和推進特色扶貧產業項目52個,幫助群眾解決就學、就醫、就業等實際困難1500餘件,代辦各類事項2750件。
以『改』字為先,築牢問題反彈『防火牆』。持續開展脫貧攻堅問題『大排查、大整改、大提昇』行動,做到所有問題全部清倉見底。
2016年—2019年,北安市累計減貧8529戶14185人,貧困發生率從2017年底『回頭看』後的4.07%歸零,2018年20個貧困村出列。2020年1月,北安市在國家第三方評估考核驗收中取得了『零漏評、零錯退、脫貧質量高、群眾滿意度100%』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