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0日訊(記者 王亮)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持續提昇耕地質量。省人大代表劉娣為此建議,要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建立黑土地保護科技支橕體系,在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研究機制、工程技術等方面投入更大的科技力量,助力龍江農業可持續發展。

『廣義的黑土是指覆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質表土層、含有機碳較高的土壤。主要包括黑土、黑鈣土、草甸土等,還有少量的風沙土、鹽鹼土等,這是人們熟知並經常應用的概念,黑土區即在這個概念基礎上產生。』劉娣表示,東北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約2.78億畝,黑龍江省1.56億畝,佔56.1%。我國東北黑土區與烏克蘭平原、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並稱為世界三大黑土區。目前,我省黑土資源面臨的問題有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土壤侵蝕、土壤理化性狀退化、土壤生態功能退化等。
『借鑒國外黑土保護經驗及國內研究成果,我省已在不同農業生產區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黑土保護對策。』劉娣表示,要構建符合省情的黑土保護制度,在戰略定位上,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重視黑土地資源的保護;在政策層面上,應切實加強條例及各項規劃的協調和落實,進一步強化部門協作,加強統籌形成政策合力;在管理層面上,建立黑土保護區試點,選用耕層厚度、土壤有機質含量等參數對黑土保護的效果進行量化分析,生態評價,總結優化管理方法。
劉娣代表提出,要建立黑土地保護科技支橕體系。強化科技團隊建設,如成立黑土資源保護利用研究院,進行集中和聯合攻關。建立包括土壤基本數據、土壤肥力數據、土壤環境數據等我省土壤大數據庫。針對我省黑土資源保護及可持續利用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科學確定黑土研究內容和重點方向,為黑土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技術支橕。
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劉娣代表還建議,我省要加大力量進行先進技術推廣,圍繞我省不同地區黑土資源的現狀,在控制侵蝕、增強地力、保水保肥,輪作養地等原則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推廣應用各具特色的技術模式,並圍繞這些技術和模式建立高效適合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