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6日訊(李鵬 記者 張雋珊)從2020年11月起,哈市平房區信訪局工作人員每月定期到平房區各基層人大代表聯絡站駐站(室),開展特殊的信訪接待工作。通過建立『聯絡站+信訪+職能部門+社區百姓』聯動的工作新模式,讓人大代表聯絡站真正成為百姓暢通訴求平臺,不僅使信訪工作更加柔性化,更為人大代表聽民聲、察民情、集民智、解民懮提供有效載體。
軟硬件提檔昇級 建好代表聯絡站
2020年,平房區人大常委會將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全力推進,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從頂層設計上謀劃聯絡站的建設使用工作,在『如何建好,更如何用好上』下功夫,力爭形成『平房特色』。
8月份,平房區全面啟動各街鎮人大代表聯絡站提檔昇級工作,截止11月底,實現了九街一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全覆蓋工作目標。各街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平均使用面積近40平方米,做到了代表信息、組織機構、主要職責、工作流程、各項制度等『上牆』公示,建立了三簿兩冊一檔,並按要求制定活動方案,每月上報活動計劃。定期組織代表開展選民接待日、學習交流、代表議政、視察調研、約見政府部門負責人等活動,確保聯絡站活動公開透明、規范管理運作。同時,加強人員力量,在全市率先落實專職聯絡人員崗位,負責聯絡站日常事務。
群眾來訪站內解決 初訪案件降維處理
平房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創新性地將代表履職平臺與信訪工作緊密相連,千方百計把信訪矛盾發現在基層、化解在基層。
12月14日,新偉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活動日當天,平房區信訪局一行及區人大代表、街道負責人同時進站,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心貼心了解群眾訴求。公園社區303樓居民反映,自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自家窗戶下設置了一個垃圾分類站點,每天清運垃圾時噪音大,且站點垃圾桶有七八個,離住戶窗戶近,有異味,影響生活質量。人大代表及新偉街工委書記認真傾聽並詳細記錄了來訪群眾訴求,第一時間提出解決方案,結合實際,重新選擇垃圾桶位置,確保垃圾分類站點設置合情合理,滿足大多數居民需求。僅半個小時,來訪居民反映的問題順利解決。
12月15日上午,平盛街道2名人大代表進站,與區信訪局、街道社區聯動,為轄區百姓解難題。碧桂園社區52號居民反映室溫溫度低,已找過供熱公司和開發公司,但一直未解決。碧桂園物業負責人和街道辦事處主任現場答疑,立即核實處理,給居民滿意答復。
用好用活監督職能 閉環處置『天大小事』
平房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充分發揮各級人大代表履職盡責的監督職能,把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天大小事』掛在心上,開闢了新時期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新路子。
人大代表聯絡站建成伊始,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帶頭進站,共聯系人大代表100餘人次,代表聯系群眾3000多人次,區城管局、區建設局等職能部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進站200餘人次,收集社情民意300多條,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200多件。
人大代表每次進站(室)前,聯絡員會通過居民網格微信群、社區宣傳欄告知駐站(室)人大代表信息,以便群眾及時反映環境衛生、物業供暖、老舊小區改造等百姓最關注的民生問題。
聯盟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內還設置了信訪案件會商室和信訪法律諮詢室,社區居民有來信來訪,人大代表、信訪工作人員、職能部門負責人往往會同來訪百姓一起坐下來解決問題。通過人大代表的監督作用,信訪部門的化解手段,職能單位的政策解答,很快都會有一個閉環的處理結果。及時發現,及時處置,問題不上交,矛盾不激化,讓轄區群眾倍感溫暖,紛紛稱贊聯絡站是人大代表與選民的『連心橋』。
人大代表聯絡站為代表履職搭建了平臺,為選民監督開闢了窗口,為代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溝通與交流的橋梁。更重要的是通過整合各方力量,發揮職能優勢,實實在在為民做實事、解難題,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探索出了在基層化解信訪矛盾的『平房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