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秸稈打包離地。
黑龍江日報2月21日訊 土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必須在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同時,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曾經『抓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發芽』的黑土地,也出現了土壤有機質下降等問題。如何保護好利用好變『薄』變『瘦』變『硬』的黑土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探索推行田長制。實施肥藥減量增效,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采取工程、農藝、生物等措施,通過擴大秸稈還田、深松整地、增施有機肥、輪作輪耕等,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持續提昇耕地質量。一系列實招硬招引起與會代表委員的共鳴。
保護『大熊貓』要辨『癥』施治
『黑土地變化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自然生態系統發生變化,一個是生產上管理不夠。自然生態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那麼黑土地保護利用最重要的就是在農業生產管理中調整措施,達到既高產穩產,又保持黑土品質。』省人大代表劉娣建議,因為黑土地類型不同,所以保護措施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根據『大熊貓』不同的癥狀表現,對『癥』下藥,不同地塊采取不同的保護利用方式。比如在高肥力地區,黑土保育;在原本就營養不良的崗平地和經常遭受侵蝕的坡耕地,修復為主;在一些先天缺陷的酸化地塊,綜合治理。
這些年,我省黑土保護利用,專家們針對不同類型的黑土地,凝練出了不同的黑土保護利用技術。對此,省政協委員李連瑞建議,組建黑土地保護利用研究院,開展重大課題的研究科研攻關,組裝標准化的黑土地保護利用模式,加強黑土地的保護利用、技術培訓,提高技術模式的到位率和覆蓋面。
土壤中有機質持續減少是黑土土壤生態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省政協委員魏自民提出,應建立不同區域以黑土有機質為主、其它理化性質及生物學特性為輔的數據庫,開展黑土生態健康評價,界定不同區域黑土生態健康水平,確立病癥等級:如健康型——黑土有機質保持平穩;亞健康輕癥型——黑土有機質減少程度較輕;生態受損中癥型——黑土有機質明顯降低;生態受損重癥型——黑土有機質嚴重降低及生產力嚴重下降。針對不同型黑土地的不同生態需求,開展不同屬性有機肥與之互補匹配、對『癥』培肥,避免黑土地保護有機肥培肥一刀切導致的盲目性。
推行田長制促進一體落實
黑土地保護是一項長期而綜合性的工作,土地肥力恢復過程較長。近年來,我省在黑土地保護上一直在探索和不斷實踐,摸索出『搞試點』『推模式』的方式。
李連瑞委員認為,應盡快編制我省黑土保護『十四五』規劃,圍繞實施國家黑土保護工程明確任務、重點工程和保護措施,探索建立田長制,構建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黑土地保護工作機制。抓緊修訂完善《黑龍江省耕地保護條例》,強化以法治土、以法管土、以法護土的機制。
田長制,就是參照河湖長制的做法,按照行政區劃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黑土耕地保護管理責任體系,通過設置省、市、縣、鄉、村和網格、戶等7個層次的田長,落實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把黑土地保護好,把責任落實好,把政策充分落實下去。省人大代表張樹春結合這些年黑土地保護利用的工作經驗,提出在黑土地保護利用中,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形成上下聯動機制。除了田長,還要成立黑土保護領導組織,吸收各級主管農業的主要領導加入,同時,財政、審計、發改、農機、畜牧及項目涉及的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加入進來。落實政府主要領導負責制,加大對相關部門的協調,整合相關項目、資金集中使用,發揮合力。
張樹春代表還建議,要建立考核機制,考核督導人員和技術人員下鄉督導及技術指導的次數;考核鄉鎮村及合作社負責人的工作協調及完成情況;考核各個項目區年度目標達標情況。
提昇有機質需加大科技投入
有資料顯示,在耕地開墾的前10年,黑土地中的有機質以每年2.6%速度下降;開墾前30年,以每年1.1%速度下降;開墾前100年,以每年0.4%速度下降。目前全省土壤有機質以0.1%~0.3%、平均0.2%的速度在下降,我省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速度已經得到有效遏制。
保護黑土地,必須堅持科技先行。劉娣代表建議,對修復、治理耕地的土壤改良技術、培肥地力技術,以及有利於保護黑土地的農業生產技術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的研發和創新,給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和資金鼓勵,為提高生態品質和農業生產效率提供科技保障。
省政協委員張宇暉在調研中發現,有些農作物秸稈不經腐熟就直接覆蓋還田,在兩三年後會出現土傳病害暴發、秸稈在田間腐熟產熱燒苗、產生有害氣體毒苗、農作物不紮根等現象。他表示,可以利用生物技術來消除這些隱患,比如超敏蛋白復合?生物技術,可直接施用於土壤和農作物,從源頭上控制農藥化肥對土壤和糧食的污染,同步提高糧食產量和糧食品質。
張樹春代表還提出,為強化技術指導,應建立行政領導與技術專家共同負責的工作機制。成立黑土地保護專家組,進一步落實專家組包區、專家組長負責制以及專家組對關鍵環節、重點技術把關。
『建議出臺一些切實可行的支持性政策,統籌資金,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政府引導、多元投資的黑土保護多元化的投資保障機制。』李連瑞委員建議探索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與耕地地力提昇掛鉤,調動農民保護黑土耕地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