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4日訊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去年以來,雙鴨山市圍繞人民至上、民生為重這個根本點,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用力辦好群眾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實事,持續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發力,全市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5.1%,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得到提昇。
全力兜住民生底線。積極應對疫情衝擊,有效落實就業政策,千方百計穩定擴大就業,充分發揮『就業指導員』『創業導師』『技能大師』作用,更好地為就業創業者提供優質服務。全力保障重點群體就業,積極支持『地攤經濟』,幫扶就業困難人員,發放援企穩崗補貼1572萬元、創業擔保貸款6370萬元。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8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3萬人。切實提高社會保障能力,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十六連增』,工傷保險待遇實現『十五連增』,城鄉低保標准實現『十四連增』。全面完成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提標任務,企業離退休人員實現增資調待,發放各類救助資金近4億元,為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提供物價臨時補貼1950.3萬元,惠及群眾73.3萬人次。為1826戶企業減免社會保險費用2.8億元。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補貼標准,將『新冠肺炎門診康復』病種納入門診慢性病范圍,全面實現醫療救助『一站式、一窗口、一單制』結算,民生保障更加惠民暖心。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202所學校(幼兒園)食堂全部實現『明廚亮灶』。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6%,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9%。高考一本、二本以上上線率同比分別提高2個和19個百分點。雙鴨山市被評為全省縣域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一類市。快速發展職業教育,職教集團在籍生達1.46萬人,培訓人數突破2萬人,技師學院『互聯網+尚農農民教育培訓平臺』,成為我省唯一入選國家首批職業技能培訓的線上平臺,也是全國技工院校唯一入選平臺。健全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著力補齊公共衛生短板,市傳染病醫院、市人民醫院感染樓投入使用。建成全省地市級首家醫學影像雲遠程管理中心。守牢食品藥品安全底線,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抽檢各類食品4431批次,整頓違規藥店98家。文化事業再添殊榮,小南山遺址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赫哲族嫁令闊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養老事業穩步發展,完善居家社區、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市智慧養老綜合服務管理平臺試運營,為老年人健康幸福生活提供有力保障。新建成的市圖書館具備開館條件。同時雙鴨山市實現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三連冠』。
努力改善人居環境。全力解決棚改回遷安置久拖不決問題,完成回遷安置12212戶,拆扒14587戶,騰空土地537.1萬平方米,市區棚戶區改造居民搬遷安置基本完成。寶山采沈區避險安置3507戶住宅交付使用,四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既改善了百姓居住條件,又為發展預留了空間。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67棟,惠及居民1.4萬戶。新建改造供水、供熱、供氣、排污管網271公裡,全面啟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和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歷時三年的9.2萬戶天然氣置換工作全面完成,主城區進入清潔燃氣時代。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集當公路尖山至寶山段、寶山至寶清等公路竣工通車,友誼至集賢等4條公路加快建設,構建起了縱貫全市內通外聯的一級公路網。中俄遠東天然氣管道工程已完成末站選址。牡佳客專雙鴨山段軌道鋪設順利貫通,雙鴨山西站主體結構封頂,寶迎鐵路一期工程開工建設,雙鴨山即將步入高鐵時代。
著力創新社會治理。深入推進『法治雙鴨山』『平安雙鴨山』建設,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實現市縣鄉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全覆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成立全省首家『非訴訟糾紛解決中心』,有效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深入實施領導乾部『三訪一包』、讓群眾『最多訪一次』等機制措施,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掉涉黑涉惡犯罪團伙32個,破獲案件301起,抓獲306人,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案件70件87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交通運輸、工程建築等領域亂象得到有效整治,實現了『六清』目標。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總體平穩。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得到國家禁毒委充分肯定。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今後,雙鴨山市將繼續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