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村級集體經濟迸"集群"能量 農民"福利"越來越好
2021-02-26 09:46:09 來源:東北網-大慶日報  作者:楊濱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2月26日訊 村級集體經濟迸發『集群』能量

  資料片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針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出了具體措施。文件中提到,2021年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階段性任務,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發展集體經濟,是提昇農村發展內生動力的重要工作。近年來,大慶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通過盤活資源、項目帶動等培育了一批集體經濟強村,農民『福利』也越來越好。

  整體謀劃夯實村級集體經濟『四梁八柱』

  就在幾年前,林甸縣東興鄉東興村集體還是負債累累,近幾年,通過盤活閑置資源、發展壯大主導產業等,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了200萬元,貧困村也變成了富裕村、幸福村。

  東興鄉東興村黨支部書記韓志波說,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業實力、美麗農村環境、富裕農民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經之路和重要破題點。

  據了解,林甸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突出抓手,全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產業扶貧項目帶動機制,深入挖掘資產資源、特色產業等方面的潛力,全縣83個行政村集體收入均達到10萬元以上。

  發展集體經濟,首先要清算家底,管好清產核資明細賬。對非法侵佔的集體資源資產采取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進行清收,減輕村集體負擔。對土地確權後多出的耕地和機動地等全面開展收費工作,增加村級集體收入。

  通過盤活存量,提高閑置資產利用率。林甸縣四合鄉福發村通過清理黑地、空房、草原發包拍賣及利用原村辦公室和路邊廢棄地招商等方式,使得村集體實現年收入100餘萬元。

  通過撬動政策,找准立村產業支橕點。林甸縣重點鼓勵村集體圍繞木耳、油桃等發展特色種植,圍繞生豬、奶牛、肉兔等發展特色養殖。

  財務管理規范與否決定了發展集體經濟的成敗。林甸縣削減支出,力促財務管理規范化,村級所有大小基建項目實行全程監管,嚴格審查投資規模,實行申報審批制度,從嚴概算投資效益,核實資金來源,杜絕因『盲目建設』『寅吃卯糧』造成村級虧空和惡性負債。強化民主理財,在農村道路建設、新型合作醫療、改善農業基礎設施等工作中,堅持一事一議,嚴格程序,做到科學決策、量財辦事、注重實效,使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避免新債發生。認真執行『三資』管理辦法,設立村級自有收入現金管理專戶,從各方面設線,堵塞漏洞,嚴格控制村級各項支出。

  強化惠民農民樂享集體經濟成果

  在大慶,提到村集體經濟,不得不提龍鳳區前進村。村黨支部依靠盤活閑置資源、發展水稻種植等,使村集體經濟累積超千萬,老百姓也搭上了『順風車』,在家門口就可以掙工資。

  就在前不久,前進村為村民發放了303.4萬元分紅款,不僅讓本村村民喜笑顏開,外村村民也是羡慕不已。

  村民宋祥纔領到了4500元分紅。他高興地說:『沒想到咱農民還有這福利。』

  前進村因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得好,村民享受到了很多福利。在前進村,村民人均收入超過了3萬元,村民的新農合醫保都由村裡統一繳納。此外,村裡還為村民購買了意外險,並給予大學生一次性獎勵、向通勤學生發放校車補助等。

  此外,前進村早在2013年就建成了『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實行代辦制,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申請宅基地、醫保、低保、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審批等。2017年,建成了『幸福大院』,收養常住老人30名、服務流動老人100名,收養的老人每人每月僅需100元便可享受一日三餐、24小時看護以及健康檢查等,實現村民老有所養。同年,該村還建成了司法大院,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司法調解等服務。村裡還有45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5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動中心。

  前進村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多次榮獲省、市榮譽稱號,黨支部書記張學本人也被評為『全省百名好書記』。

  紅崗區杏樹崗鎮杏樹崗村,創新推行『黨支部+集體企業+村民』的發展模式,通過十多年努力,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黨支部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服務水平和村民保障的提昇,確保最大限度把發展成果惠及全村村民。

  杏樹崗村修繕了20公裡村屯水泥道路,路燈全覆蓋,監控無死角。此外,還建成了佔地約1100平方米的『四位一體』百姓服務綜合樓1處、黨員活動室3個,建成了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的連心廣場。村裡每年還投入450餘萬元,打包推出自來水免費使用、農村合作醫療免費參保、天然氣入戶、幼兒園入托免費、學生午餐交通補助等民生套餐。每年村集體出資80多萬元為高齡老人、老黨員和貧困黨員發放補貼,通過對全村『老幼病殘學』落實『五免四補一獎』措施,實現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群眾滿意度有了明顯提昇。

  選好『能人』以點帶面帶富一方百姓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離不開『頭雁引領』、人纔帶動。

  肇源縣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過程中,努力建設過硬村級帶頭人隊伍。推動村黨組織書記『公職化』,選拔5名縣直優秀乾部提拔後選任到工作開展難、落實任務慢的難點村黨組織書記崗位。

  此外,實施村後備人纔『遞進培育計劃』,通過『四薦四考』選任270名40周歲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助理,充實村級乾部隊伍力量。同時,開展興農專家人纔培養工程,建立處級領導聯系高層次專家服務村集體制度,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肇源縣結合各村產業基礎、地理位置等因素,將廢棄資源變廢為寶發展集體經濟,通過發展特色產業項目等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截至2020年末,肇源縣5萬元以下低收入村全部『清零』,10萬元以上收入村達到109個,同比增長21%。

  林甸縣在發展村集體經濟過程中也突出人纔培養,積極組織村乾部參加各類學習培訓,不斷提昇自身素質,增強服務群眾、帶頭帶領致富的能力。

  杜爾伯特縣突出抓好『書記項目+』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連環湖鎮他拉紅村黨總支書記依托村集體領辦的環湖高粱種植合作社,著力打造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借助中央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50萬元資金壯大生產規模,帶動村集體每年增收5萬元。一心鄉前進村黨支部書記依托鮮食玉米加工成功經驗,完成了綠色食品認證和國家級扶貧產品認定,2020年擴大生產規模加工鮮食玉米40萬穗,帶動村集體純收入5萬元。截至目前,全縣45個項目累計帶動村集體增收近160萬元。

  在發展集體經濟過程中,一些村因為缺乏『能人』當家,習慣以入股地方企業或者將集體資金存入銀行的方式使用集體資金,只求三五年後不虧本,沒有發揮集體資金應有的作用。

  對此,大慶市一些縣區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納入村乾部目標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之一,建立健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考核獎勵制度,充分調動農村乾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