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油田展現 『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新風采
2021-03-02 15:22: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繼紅 郎艾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3月2日訊(王繼紅 記者 郎艾迪)『大慶就是全國的標杆和旗幟,大慶精神激勵著工業戰線廣大乾部群眾奮發有為。』

  2016年,大慶油田站在了追夢的新起點。以『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為指引,一次次乘風破浪,爬坡過坎,以振興發展的新行動、新實踐、新業績開新局、譜新篇。

  5年來,大慶油田牢記囑托,組織編制實施《振興發展綱要》,大力推進油田高質量發展實踐,構建形成了穩油增氣、內外並舉的新格局。

  5年來,大慶油田實現儲量增長箭頭向上,油氣產量當量始終保持在4000萬噸以上,鞏固保持了全國最大原油生產基地地位。

  5年來,大慶油田聚焦重點難點問題,打好重點領域改革攻堅戰,制定實施核心技術發展路線圖,企業發展的動力活力不斷增強。

冰天雪地中,大慶石油人開足馬力,增儲上產的勁頭兒十足。 鄒莉娜 攝

  『我為祖國獻石油』 全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累計超計劃445噸!』3月1日早上8點,采油一廠一礦生產會上,乾部員工都為這個數字振奮不已。

  采油一廠一礦是大慶油田少數幾個原油產量超百萬噸大礦之一,連續創造了56年原油產量過百萬噸的驕人業績,今年他們又把目標投向138萬噸,迎來首月『開門紅』。

  『經過50多年的高效開發,要突破特高含水、特高采出程度開發階段產量遞減規律,實現產量不降反昇,每一滴油都來之不易。』一礦礦長辛亮感慨道。

  經過60年開發建設,大慶主力油田即將進入後油藏階段,後備優質資源接替不足,儲采失衡等諸多問題成為繞不開的『攔路虎』。大慶油田必須保持領先的水平,尤其是要鞏固全國最大原油生產基地地位,纔能當好新時代的標杆旗幟。

  大慶油田紮實推進《振興發展綱要》,積極探索老油田持續有效開發新途徑,水驅開發指標持續向好,三次采油產量連續19年保持在1000萬噸以上,三元復合驅產量連續5年超過400萬噸,致密油累計產油突破百萬噸。

大慶油田把加快天然氣發展作為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的重要舉措,實現年產銷量『十連增』。 王延路 攝

  在『穩油』基礎上,大慶油田把加快天然氣發展作為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的重要舉措,確立『突出川渝、坐穩松遼、抓好塔東』的思路,實現天然氣年產銷量『十連增』。其中,在松遼地區天然氣產能建設上,突出一個『快』字,做到當年設計、當年基建、當年投產,去年投產10口新井,同比提前近3個月時間,確保氣井產量穩步上漲。

  大慶油田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勇於突破思想禁區,在松遼中淺層、深層、海拉爾、『四新』領域、塔東和川渝流轉區塊等五大領域大打進攻戰,其中古龍頁岩油實現歷史性重大戰略突破,實現了幾代石油人再找一個大慶油田的夢想。

  同時,順應綠色低碳發展趨勢,大慶油田力求突破,大力發展『石油+天然氣、新能源、新業態』,規劃地熱、風能、太陽能等,增強新能源可持續發展能力,形成多能互補、協調發展的新業務格局,從傳統的油氣公司向綜合能源公司轉型邁進。

大慶油田精心制定核心技術發展路線圖,在創新中不斷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趙永安拍 攝

  深化改革創新『雙輪驅動』 注入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每天不同的時段,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企業首席技術專家伍曉林的越洋視頻總會准時連線。

  這一舉動源於大慶油田的科技工作者們發起了新的技術挑戰——攻關新型高效復合驅油體系。『對象變差、效果不變』,意味著地下好油層開發之後,要進入差油層,但采收率要更好。有人說,他們是在挑戰禁區中尋求突破。

  『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大慶油田由創新而生、因創新而強,在創新中不斷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成為科研人員血脈中不可更改的基因。

  這5年,大慶油田持續堅持『應用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精心制定核心技術發展路線圖,建立『沒有院牆的研究院』,創新發展一體化產學研高度融合攻關組織模式,重大科技專項課題長全面實施競聘上崗,拓展科研人員『雙序列』成長通道,越來越多的優秀人纔、科研團隊『脫穎而出』。

  到『十三五』末,提高采收率技術持續領跑世界,主力油田采收率高出國內外同類油田10-15個百分點;以國家能源陸相砂岩老油田持續開采研發中心為代表的國家級和省部級高端平臺已累計達到23個,創造了油田歷史上同級別科技條件平臺建設水平新高。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大慶油田持續深化改革創新,通過『雙輪驅動』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但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入,技術的不斷進步,越到後面,越是難啃的『硬骨頭』。大慶油田對標世界一流企業,選取6家單位作為『油公司』模式改革試點,持續推進處僵治困及法人壓減工作,擴大經營自主權改革的市場經營型試點單位收入實現逆勢上揚,企業發展活力動力進一步激發。新時代『四位一體』崗位責任制綜合管理體系全面進入試運行階段,管理創新工作再上新臺階,2020年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管理創新成果(項目)獎68項。

  近年來,中油電能公司變化很大,從11家成員單位『瘦身』為9家;總部機關科級以上機構由54個壓減為『7部1室1站』,總人數由過去的445人壓減為100個管理崗位;將分散在廠網多個大隊級單位的運行、檢修業務、管理層級由三級壓縮為兩級,專業部門直接管理到班組……他們打通了基層『經脈』,活力倍增。

  裝備制造集團,曾經長期陷於虧損『泥潭』。按照『人性化激勵、市場化開拓、歸核化創新、精益化管理』的思路,他們開始圍繞問題抓改革,創新驅動促轉型,集團36個生產車間全部實現標准化,整體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收入總額從2016年的17.06億元增長到如今的超40億元,新產品新技術推廣累計創收15億元。

  2016年以來,油田對9家試點單位下放乾部聘用、薪酬分配、物資采購等9個方面自主權,實施結構扁平化、機制市場化、流程簡約化、分配績效化等內部改革調整,增強管理靈活度和對接市場反應效率,促進企業實現良性轉型。如今,幾家經營型單位較試點之前的2015年,在收入、利潤上均有大幅增長,3家油氣生產型單位也都實現了產量超、成本降、投資省。

作為鐵人精神的發源地,1205鑽井隊持續昇級精益鑽井生產模式,實現了鑽井年進尺10萬米『四連冠』。李洪偉 攝

  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做黨和國家骨乾力量

  『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大慶油田的寶貴精神財富,越是艱難時刻,越是熠熠生輝。

  疫情初期,一『罩』難求。前身為會戰時期縫補廠的物資公司實業分公司職業服裝公司的乾部員工,在農歷大年初六,打響了口罩生產攻堅戰;創業集團井田勞保加工分公司7天建成10萬級口罩潔淨車間主體。至4月中旬,油田自產口罩累計突破300萬只,為復工復產提供了強勁的物資保障。

  『在特殊時期,大力推進提質增效、保障油氣生產,既是保石油安全,也是保就業、保民生、保稅收、保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這是大慶油田必須承擔的重大責任。』

  基於這樣的認知,大慶油田在確保安全防疫的同時,深入開展『戰嚴冬、轉觀念、勇擔當、上臺階』主題教育活動,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和『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把效益指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深化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切實提昇低油價下生存發展能力,實現油氣完全成本、操作成本『雙降』。

  作為鐵人精神的發源地,1205鑽井隊率先復工復產,瞄准提速、提效兩大主題,持續昇級精益鑽井生產模式,大力推行數字化、信息化鑽井,精准管控每一個創效單元,2020年僅大繩、重晶石粉兩項消耗,就節約成本近30萬元,並先後創出日進尺1050米、6個月進尺超萬米等高指標,實現了鑽井年進尺10萬米『四連冠』。

  近年來,『走出去』已經成為大慶油田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也是未來發展的『生命線』。但『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每一名海外將士都面臨著各種不同的困難,正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激勵,讓他們先後進入54個國家和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貢獻了大慶力量。

  遠在蘇丹的新開發區塊Moleeta油區,力神泵業有限公司非洲分公司副經理劉勇駐紮在那裡為其提供電泵井服務,卻連續遭遇電泵井因機組運行欠載、過載、卡泵等故障被迫停機。冒著50多攝氏度的高溫,劉勇『玩命』地奔波在各個井場之間搜集數據,設計解決方案。經過18天的孤軍奮戰,數十個故障現象,20多套解決方案,10餘輪、30餘組試驗,幾百個數據……劉勇在搶修成功的一刻,興奮地舉起了拳頭:『南蘇丹用戶認可了我們的技術,我們叫響了「力神」品牌!』

  大慶油田采油二廠第六作業區采油48隊采油工班長劉麗工作27年,先後研制技術創新成果145項,獲國家專利30項,油田重大技術革新及創新成果43項,累計創效8000餘萬元,累計培訓學員1萬多人次。去年當選全國勞動模范時,她感慨地說,『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我身體血液中不斷跳躍的分子,一直激勵我不斷成長。』

  紮根在心,落實在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大慶油田的『傳家寶』,就這樣在一代代石油人的行動中得以傳承和發展。

  新時代,大慶油田切實肩負起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堅決做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骨乾力量,努力建設一個基業長青的百年油田,一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能源企業,一個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企。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