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4日訊 2021年全國兩會開幕,聽民聲、匯民意,今年兩會,代表關注農業生產生活現代化,提高農村生活水平的話題。他們表示,黑土地是我們國家糧食主要產區,黑龍江未來的農業產業化,關乎農業產業昇級和國家的糧食安全,黑土地保護十分重要。
加大合村並居力度 更好實現農業生產生活現代化

『一兩公裡一個村屯,每個村屯多的一兩百戶,少的七八十戶,這樣的村莊搞基礎設施建設太分散,資金利用率太低,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這幾年,鄉村振興戰略一直是全國人大代表賈紅濤關注焦點,今年全國兩會,賈紅濤代表提出加快合村並居進程的建議,以促進更好地實現農業生產現代化與生活現代化。
『特別是集中居住可解決集中供暖問題,這是高寒地區村屯最難解決的問題。』經過幾年調研與實踐,賈紅濤代表認為,合村並居對國家、集體和農戶是多贏之舉。國家可以增加優質耕地,18億畝紅線有了保障;集體增加了耕地收入;村民改善了生活生產條件,還可就地就業,增加收入。
賈紅濤舉例說,他所在的永興村從2013年開始撤並村莊,建樓集中居住,現在周邊有12個村260多戶主動要到這裡住樓房,隨著土地托管的進程加快,合村並居的積極性會更高。他建議合村並居要設定一個『小目標』,以縣市區為單位,做好合村並居的長期規劃,對基礎建設分步實施,逐年投入,滾動發展。同時,國家要大力支持合村並居工作,應按增加的耕地數量重獎合村並居的村,獎勵資金全部用於搬遷戶補貼。
賈紅濤還建議從政策層面加強引導,出臺合村並居政策,鼓勵就近就地合並,『通過合村並居,建中心村完善教育、醫療,農業產業集中,解決農業人口就地就業問題,促進更好的集約土地、托管等農業生產現代化與生活現代化。』
打造富硒產業金字招牌 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臨來北京參加兩會前,全國人大代表、海倫市向秋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向秋仍一直忙碌在田間地頭,搞調研、聽意見,一門心思要把家鄉的富硒產業做大做強,讓鄉親腰包變得更鼓。
高向秋的家鄉是有著『中國黑土硒都』美譽的海倫市,被中國地質調查局授予『全國十大天然富硒基地』稱號。海倫市建有標准化富硒產業核心基地13處,面積100餘萬畝,富硒龍頭生產企業發展到了28家,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發展到230萬畝,符合歐盟及國家標准有機食品基地4萬畝……高向秋深深地意識到抓富硒產業開發就是抓農民增收致富,打造富硒產業金字招牌,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這次,她將這一年精心調研的成果寫成建議帶到了全國兩會。『發展功能農業,推進富硒產業健康發展,對促進農民增收、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高向秋信心滿滿地表示。
高向秋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明確發展富硒農業的指導思想、發展富硒農業的目標、富硒農業發展的地位,以及推動富硒農業發展的具體舉措。同時,把富硒產業發展納入國家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中,這樣可以進一步提昇富硒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度,統籌安排全國富硒產業發展,重新高起點定位富硒產業。
她建議,由國家管理部門召集各富硒產業開發方面的專家、學者及各省市富硒產業相關人員,集中研究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富硒產品國家標准和產品開發准則,指導各省市和團體組織制定富硒產品行業標准和地方標准。
『國家把富硒資源保護納入扶持項目庫,給予富硒產業開發省、市項目、資金支持。』高向秋說,應從國家層面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富硒產品市場監管體系,推動全國富硒產業健康、有序、持久發展。(東北網綜合極光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