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在『油頭化尾』挖掘新富礦
2021-03-11 10:04:01 來源:大慶網  作者:戴小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

  在報告中讀趨勢,在報告中找商機。

  大慶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對今年以及未來幾年大慶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實現路徑進行了戰略部署。報告裡的『發展思路、主攻方向』『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定會帶來『乘數效應』,釋放出數倍的財富。

  近幾年,每次大會之後,本報都會推出『讀商機系列報道』,這些報道已經成為經濟界人士的『閱讀期待』。

  大慶日報即日起推出『從兩會報告中讀商機』系列報道,對報告進行再解讀,分析報告字裡行間透露的商業信息,以期為創業者提供更多商機。

  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作為大慶重構產業的重要支橕,『油頭化尾』挺起大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站在新的起點上,大慶瞄准新航向,錨定了『油頭』多頭並進,『化尾』多鏈延伸的發展路徑。同時確定了近期和中期發展目標:到2025年,『油頭化尾』產業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00億元;到2030年,『油頭化尾』產業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700億元,建成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

  『油頭』高昂,『化尾』勁擺,『油頭化尾』投資潛力凸顯,投資機會撲面而來。

  原文摘抄:

  大慶的轉型發展關鍵看工業,必須加快培育百千億級骨乾企業、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要在抓產業項目建設上求突破。全面實行重點產業『鏈長制』,搭建集成服務『五個平臺』,確保重點產業項目開工率、資金到位率、投資完成率均高於去年水平。滾動實施油頭化尾產業『185』計劃,推動3大『油頭』項目全面達產、力爭新增煉量400萬噸,加快新產投集團、正華集團和海天集團等『化尾』項目建設,力爭油頭化尾產業達到千億級規模。

  ——摘自大慶市《政府工作報告》

  頭壯尾長,首尾相連,『油頭化尾』交出高分答卷

  2020年12月29日,大慶『化尾』迎來一個節點項目——市政府與正華新興科技集團簽署甲醇甲苯制對二甲苯工業示范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正華集團將以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昇級項目提供給大慶市政府的22萬噸甲苯為原料,配以外購甲醇40.42萬噸,采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自主創新、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甲苯甲醇制對二甲苯聯產低碳烯烴流化床』創新技術,建設年產20萬噸甲醇甲苯制對二甲苯工業示范項目。

  2021年1月21日,大慶高新區與北京明星綠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簽訂《相變儲能材料項目合作協議書》,30萬噸/年新型相變儲能材料項目『雲簽約』落戶高新區。該項目可承接大慶煉化公司液蠟原料,可讓石蠟產品實現本地化利用,發展下游項目……

  作為大慶最大的接續產業,大慶的石油對我省、對全國舉足輕重。經過60多年的開采,大慶油田依然保持著高水平產出,中國最大油氣生產基地的地位依然堅挺。

  然而,這對處於轉型關鍵期的大慶來說,還遠遠不夠。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時為大慶的發展開出良方:要以『油頭化尾』為抓手,推動石油精深加工,推動『油城』發展轉型。

  2017年8月,省委將『油頭化尾』上昇為省級戰略,標志著大慶『油頭化尾』產業發展踏上新征程,進入新階段。

  2017年9月,大慶市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正式出臺《『油頭化尾』產業實施方案》,大慶第一接續產業開始真正破題。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油頭化尾』產業積之以漸,終成噴薄之勢,集群綻放。

  尤其從去年8月底開始,備受矚目的三大『油頭』項目全面突破,大慶石化公司『大煉油』、海國龍油公司『550』、大慶煉化公司增產石蠟相繼中交投產,2370萬噸『油頭』高昂。與此同時,『化尾』原料承接全部落實。針對大慶石化『大煉油』項目,每年新增5種110萬噸基礎化工原料,各個承接項目都已落地落靠。在建的大慶宏偉慶化從去年10月底開始,每天承接200噸-400噸混合碳四原料;大慶億鑫化工從去年11月起,每天承接500噸混合二甲苯原料;海鼎新材料產業園承接8萬噸丙烯,預計今年5月建成投產;承接丙烯原料的聚碳酸酯聯合項目,將由龍江化工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正華新興科技集團計劃今年4月開工建設。這些項目全部投產後,可實現新增化工原料『吃乾榨淨』,延長『化尾』產業鏈,放大『化尾效應』。

  『油頭化尾』主戰場也從大慶高新區擴展到大慶經開區、各縣區。在宏偉、慶化、林源3個專業化工園區的基礎上,探索闢建了林源精細化工、龍鳳化工新材料、讓胡路石蠟、紅崗天然氣、杜爾伯特生物化工等產業園、園中園,構建形成了『3+N』的發展新格局。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一年中,『化尾』項目簽約落地102個、開工建設90個、投產試生產53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提昇900萬噸。全年重點實施『185』工程,即簽約落地項目100個、開工建設80個、跟蹤洽談50個,任務指標全部超額完成。

  頭壯尾長,首尾相連,『油頭化尾』交出高分答卷。

  龍油550項目建設現場。大慶日報記者 孫娜 攝

  超前謀劃路徑,150個產業鏈節點項目蘊藏新富礦

  2020年11月10日,大慶宏偉慶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與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液化氣大慶分公司正式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慶化公司26萬噸/年碳四深加工生產正式啟動。截至目前,慶化公司累計接收大慶石化公司混碳四46465噸,平均日接收426噸,累計加工混碳四46205噸,產生餘碳四38585噸,裝車出廠38138噸,生產MTBE產品12111噸。

  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李曉江告訴記者,宏偉慶化是國有企業,屬石油化工行業,由50萬噸/年TMP裝置、45萬噸/年氣體分餾裝置、14萬噸/年MTBE裝置三套主體裝置及配套設施組成,主要以大慶煉化公司渣油、蠟油、混合碳四為原料,生產丙烯、MTBE、液化氣、汽柴油調合組分、丙烷等化工產品,於2015年正式投產。投產5年以來,公司累計加工原料336萬噸,產值109億,上繳利稅25.8億,連續多年躋身全省百強企業行列。

  推動三大『油頭』項目全面達產,讓李曉江看到了新機遇。『我們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原料嚴重不足,如果原料供應穩定,我們能不斷挖掘「油頭化尾」產業蘊藏的富礦。』李曉江說。

  大慶億鑫化工的原料罐車在排隊等待卸車。

  2020年最難忘的事是什麼?對於大慶億鑫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瀟來說,就是公司二期項目——10萬噸/年廢潤滑油還原綜合利用項目正式完成建設並開始生產。項目具有綠色環保、回收效率高、產品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強等特點,可將廢礦物油(潤滑油)還原成為二類基礎油,這是目前國際領先、國家鼓勵的廢潤滑油回收工藝。2021年全年運行後,公司總體盈利能力將大幅度提昇,公司總產值將突破10億元大關、盈利也將邁入億元水平。

  『油頭』昂首闊步,為下游化工產業鏈延伸、集聚、增值創造了條件,『化尾』如何纔能接得住、吃得下、消化好?大慶市超前謀劃路徑,確定了乙烯、丙烯等11個重點產業鏈,發展苯乙烯、丙烯?等29個細分領域,謀劃引進聚碳酸酯、合成氨等近150個產業鏈節點項目。

  『原料穩定就會催生項目投建,下游鏈條就會出現大量商機。』大慶錫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宇難掩興奮。

  大慶錫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EPS(發泡聚苯乙烯)的企業,因為握有高等級阻燃型可發性聚苯乙烯(EPS)樹脂生產技術,2020年,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企業經過科學自救,產量不降反增,全年產量達7.2萬噸,產值6億元,同比2019年產量翻了一番。

  『技術和市場,我們都是首屈一指的,唯一的問題就是原料緊缺。以往公司的原料主要從遼寧撫順、大連、錦州等地高成本運進。三大「油頭」建成投產後,我們會抓住大慶石化原材料供給的機會,讓公司產值更上一層樓。』王宇說,一旦打破原料瓶頸,告別『無米之懮』,錫達能夠滿負荷運轉,並將對上下游關聯企業產生拉動作用。

  不久前,高新區與華垣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正式簽約的乙烯裂解副產品綜合利用項目,也佐證了王宇的『原料穩定就會催生項目投建』的觀點。該項目計劃在大慶高新區興化園區投資建設乙烯裂解副產品綜合利用項目,承接的就是大慶石化對外銷售的碳五、碳九、乙烯焦油的液體產品。主要建設15萬噸碳五碳九綜合利用裝置和15萬噸乙烯焦油深加工裝置,主要產品為異戊烷、戊烷、精制輕芳烴、?前輕油、工業?等產品。項目建成投產後,年銷售收入達11億元人民幣。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找到屬於自己的『礦脈』

  如何搶抓千億『油頭化尾』產業帶來的商機?

  『緊扣國家產業方向,搶抓產業「潛力股」。』中信證券大慶營業部總經理鄭文彬認為,國內化工行業的發力方向,就是石化產業供給側改革帶來的商機。比如,化工新材料補短板,碳纖維及復合材料、電子化工新材料、汽車輕量化非金屬材料都存在很大發展空間;化工園區智能化改造,推動化工行業『兩化』深度融合,深入開展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這是石化產業為信息行業提供的商機;提昇服務能力,引導石化行業擴大投資,加強財稅、金融、貿易等政策與產業政策對接,相關專業服務機構也可以從中獲取商機。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就能找到自己的「礦脈」』,八一農大經管學院戰略管理專家、教授韓光鶴說。

  他表示,創新是世界趨勢,更是企業發展的引擎。作為傳統的石化產業,把原始創新、系統集成和引進消化再創新結合起來,突出重點,著力攻堅,是增強大慶石化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產業配套建設也有商機可挖,化工園區會啟動公用工程建設,如用電工程、用天然氣工程、給排水工程等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都將由專業的工程企業來實施,自然就是商機。』韓光鶴說。

  『放大格局,提昇把握商機的能力,把企業放在全國市場上去謀劃。』東北石油大學化工學院化工系教授胡雲峰給出了他的觀點。

  他表示,目前,我國主要石化產品生產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但產業集約化、規模化、一體化水平偏低,乙烯、芳烴產品對外依存度高,高端石化產品發展滯後,石化產業布局需要優化,這就是大慶的機會。一些大項目在落地之後,石化產業上游市場機制將更為靈活,下游發展空間自然廣闊,應用端的加工企業就會越來越多,這裡面就蘊含著很多商機。

  『在大慶石化產業的發展戰略框架之下,進入石化領域的投資者一定不要把視野局限於大慶一隅,應把企業放在全國市場上去謀劃。即使規模不夠,市場佔有率不高,也要高站位研究市場,從而選定方向、制定企業發展戰略。』胡雲峰建議。

  高新區石化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鄧軍說,大慶化工基礎原料有規模優勢,有專業配套環境和發展氛圍,產業延伸增值有巨大空間。

  補鏈強鏈延鏈,做強『化尾經濟』,推動轉型昇級

  『油頭化尾』產業是大慶市的支柱產業,是區別於省內其他城市的特色產業,也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油頭化尾』正是大慶爭當『排頭兵』『把工業強市大旗扛起來』,為全省作出『大慶貢獻』的關鍵良方。

  說起石油化工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直觀感受就是油價的漲漲跌跌。事實上,石油化工除了驅動著現代工業高速運轉和進步外,還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

  毫不誇張地說,人們的生產生活離不開石化。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無論是在疫情暴發的初期,還是阻斷病毒傳播的攻堅階段,抑或是防控疫情新常態的當下,化工都為防疫抗疫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橕。

  疫情發生後,各種防疫物資十分緊缺,而消毒液是防疫物資中使用最多、最廣的物品。大慶石化實業公司憑借以往的配制經驗,用最快的速度配制出了消毒液,經檢驗完全可以代替84消毒液用於生活物品的消毒。

  疫情持續擴散導致醫療物資供應非常緊張。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大慶石化開發公司在保證原生產數量不變的前提下,組織生產運輸醫用氧氣,全力保障大慶市各大醫院醫用氧氣供應……

  作為燃料,石油可能會被更清潔的能源替代,但作為一種礦產,它存在不可替代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未來石油可能會超出能源的范疇,作為化工原料更廣泛地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乙烯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可帶動塑料加工、石油樹脂、醫藥制劑等十餘條下游產品鏈,是所有煉化產業中對下游拉動效應最高的產業。我們將向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進軍,讓大慶化工企業迎來大未來。』榮登『2020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排行榜』的大慶市久隆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國斌對記者說。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為在2025年實現4000億元產值目標,我們該如何應形勢變化而加快『油頭化尾』產業建設呢?

  鄧軍認為,由於疫情影響,石化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但我們要堅定信心,堅守信念,打造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的目標不動搖。面對原油加工裝置規模小、汽柴油市場供大於求的現狀,大慶市重點破解原油轉化量不足的『油頭』難題,建立多元化『化尾』原料供應體系,做到『少產成品油,多出化工原料,多產最終產品』,延長石化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不斷壯大油城轉型接續產業。

  韓光鶴表示,大慶市石化行業要抓住國家提出的『雙循環』戰略轉變,通過創新提昇核心競爭力來『補鏈、強鏈』,通過上下游產業鏈對接和協同來『延鏈』,重塑石化產業『雙循環』格局,培育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