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9日訊 最近,『90後』許婧,成了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不平凡,是大家對她的評價。因為在2020年國家人社部『業務技能練兵比武』活動中,她獲得了全國『人社知識通』榮譽稱號,全省唯一。
平凡,是許婧自個的說法。因為在她看來,在省和國家練兵比武成績的背後,是全市935名人社職工的付出,她只是其中一員。
不管怎樣,許婧人社服務『一口清』的能力得到了大伙兒的公認。做到這點,實屬不易。
未參加練兵比武前,許婧做了6年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工作,掌握更多的是勞動關系領域的政策法規,是名『專科人纔』。但局裡主要開展的業務有180多項,涉及《勞動法》、《社會保險法》、《就業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文件有204項之多。年輕上進的她心中有個願望——多涉足人社工作的其他領域,成為一名『全科大夫』。許婧說,去年4月國家人社部啟動練兵比武活動,市人社局第一時間向全系統發布《倡議書》,她覺得機會來了。『市局六大業務板塊和10個縣區人社部門響應號召,全市935名人社職工線上平臺注冊賬號,開展「日日學、周周練、月月比」學習答題活動,迅速掀起學政策、鑽業務、練技能、強服務熱潮,各縣區和市局各部門互相比拼、爭先搶優,都要通過參加練兵比武提昇業務技能,力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
興奮!練兵比武涵蓋黨的建設、就業創業、社會保險、人事人纔、勞動關系等七大板塊。許婧平時接觸的人社服務僅是勞動關系的一部分。去年5月市選、7月省賽、11月國賽,一路堅持下來,在比賽中提昇自己的業務水平,強弱項補短板自不必說。
閃耀!6000多道題,題型包括單選、多選、填空、簡答、案例多種,想要成功必須將業務知識『吃乾榨淨』。6輪市級賽,從最初的學、背、賽形式專項轉到結合學、練、比,將業務知識『吃乾榨淨』的她,成為大慶代表隊的一員;代表大慶參加省賽,初賽中承擔分值最高、答錯還要倒扣分的簡答題,她不負眾望;決賽中她參戰挑戰題環節,答對得分、答錯淘汰,她『一站到底』;以筆試第一的成績晉級為國賽選手,最終獲得了全國『人社知識通』榮譽稱號,她成為我省僅有的獲此殊榮者。
艱苦!許婧參賽的過程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付出。7個多月午休學、下班學、邊看孩子邊學的隨學模式的堅持,凌晨一兩點休息成了家常便飯。
許婧說,如果說最初參賽是為了提昇自己,越往後身上扛的便是巨大的責任——要展現出新時期大慶人社系統全能型人纔的良好形象。『局裡處級領導牽頭包保,引導全系統乾部職工將參與「練兵比武」養成習慣、形成常態;微信群內大家比拼學習,緊盯成績排名;組成市代表隊參加省賽時,為代表隊配備輔導老師,還有1名局黨組成員和3名中層乾部做後勤保障……』沒有後顧之懮的大伙兒心裡都憋著勁兒——不能輸。
功夫不負有心人,許婧載譽而歸,目前在法規科工作。賽後的她,在對局裡各科室發布規范性文件前進行合法性審核時,效率提昇不少,『審核文件時看到「就業困難人員認定」,學過的相關政策文件立馬浮現眼前,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審核及出具法制審核報告。』
此次參賽,許婧感觸不少:『拼搏的不止我一個。團隊最年輕的1995年出生,年齡最大是1979年的。大家都在努力:省賽時,蓋克、陳鑫彧為了集體榮譽放棄個人成績,扛下了最苦最難的簡答題競賽任務;國賽前培訓,楊馨璇全家上陣,楊鑫璇母親帶著不到3歲的外孫女租房「陪訓」……』在許婧的敘述中,記者仿佛讀懂了我市代表隊在省賽獲團體第一、全省筆試成績前五佔有四席,以及參加國賽的省代表隊25名隊員中我市有18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