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發展史中,黑龍江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頑強奮斗,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的重大勝利,在黑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
大型融媒體報道活動
《百名主播講黨史》啟動
100位龍廣電主播
走進紀念館、革命遺址
講述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奮斗故事
追尋黨的光輝足跡
傳承龍江優秀精神






傳播革命思想 譜寫青春之歌
龍廣電主播趙瑩帶你走進
哈爾濱青年運動史紀念館
一百多年前,在民族危難之際,青年學生、知識分子振臂一呼,喚醒四萬萬民眾,拯救民族於危難。哈爾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最早的地方,在青年運動方面有很多先行先試的寶貴經驗,有許多歷史階段和歷史內容是哈爾濱青年運動獨有的。
在19世紀,哈爾濱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自從1903年中東鐵路正式通車後,大量資本注入,商貿發展迅速,30多個國家在這裡設立領事館和銀行,以鐵路為依托,以商貿為中介開埠,哈爾濱由此發展起來,成了中國接受外界新鮮資訊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門戶。有了先進思想的鋪墊,哈爾濱青年運動開始蓬勃發展。

1919年5月4日,北京愛國學生發起『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五四運動,這一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東北人民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在千裡之外的白山黑水間,黑龍江各地師生率先響應。哈爾濱進步青年僅僅經過一天時間的准備,在5月6日舉行了大規模的示威游行,哈爾濱東華、道裡育纔、三育和模范校等學生及部分工人、市民4000餘人參與到游行當中。

五四運動爆發後,哈爾濱學生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斗爭迅速展開。1922年2月,哈爾濱進步青年在馬駿的指導下發起成立了反帝愛國斗爭的群眾性組織——『哈爾濱救國喚醒團』,這是黑龍江地區最早的進步青年群眾組織。1923年3月,中共北方區委負責人李大釗派共產黨員陳為人、李震瀛到哈爾濱開闢黨團工作。通過創辦青年學院、哈爾濱通信社和舉辦平民學校等活動,傳播革命思想,團結一批進步青年。7月,成立黑龍江地區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哈爾濱支部。10月,中共哈爾濱組成立。隨著五四運動新思潮的湧入、黨團工作的開展,哈爾濱逐漸成為宣傳進步思想、開展革命活動的陣地。


哈爾濱市第一中學的前身是1912年創辦的『魯人旅哈學校』,1926年,改名為東省特區第一中學。

1928年,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修建鐵路,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東省特區第一中學聯合二中、三中、女子中學以及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十幾所大中學校代表,在這裡共同發起成立哈爾濱學生維持路權聯合會,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劫奪中國路權。這場聲勢浩大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行徑的愛國學生運動遭到反動軍警的鎮壓,釀成流血事件,有148人受傷。這就是哈爾濱學生保衛路權斗爭中的『一一·九』流血慘案。

『一一·九』慘案發生後,在東北和全國引起極大震動,各地紛紛向東北地方當局提出抗議,要求嚴懲凶手,發表『拒日築路』通電。東北當局不得不堅決抵制,日本『滿蒙新五路』的計劃終未能得逞。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在哈爾濱陸續發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以青年運動為主體的愛國主義運動。

穿越歷史回響,與時代要求交融,倡導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已內化到民族精神的血脈之中。沿著五四運動以來開闢的道路,為人民戰斗、為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斗,一代代中國青年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

觀看更多『紅色足跡』
請登錄『極光新聞』客戶端
『黨史學習』頻道
我們一起打卡學習吧!
長按識別二維碼

選擇『黨史學習』頻道
點擊『紅色印跡』欄目

聆聽黨史故事
感受百年風華

重溫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精神
打卡紅色教育基地
一起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