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6日訊(記者 王亮)哈爾濱,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行走其中,在感受城市煙火氣時,也能看到英雄們為這座城市留下的印記:哈爾濱通訊社遺址、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東北烈士紀念館、馬迭爾賓館……
14-15日,記者跟隨『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采訪活動在哈爾濱市走訪遺跡、展館,追尋紅色記憶,深入挖掘龍江紅色資源,講好龍江百年黨史故事。
拆除與保留:哈爾濱通訊社、馬迭爾賓館
道裡區西十四道街形成於1903年,當時叫東透籠街,1925年改為中國十四道街。解放後改為西十四道街,東靠尚志大街,西與中央大街相連。14日,記者在該街上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看到一塊黑色牌子上寫著『哈爾濱通訊社遺址』。
哈爾濱市委史志研究室徐輝介紹,該通訊社是共產黨早期創辦的,原址位於西十四道街五十二號一幢二層樓上,現已被拆除。1923年9月16日,中共黨員陳為人、李震瀛在西十四道街52號領導創辦了哈爾濱通訊社。該社是黨的宣傳陣地,也是建黨的組織基地。同時,還是我黨設在哈爾濱通往共產國際的紅色交通站。
視頻鏈接:馬迭爾賓館與哈爾濱通訊社
離哈爾濱通訊社不遠處就是馬迭爾賓館。馬迭爾集團企管部負責人宿冬琴告訴記者,中共中央於1948年4月30日發布『五一口號』,迅速召集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並選擇在哈爾濱籌備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現在賓館內依然保留著當時的會議室。
手槍和故事:趙尚志犧牲前使用的手槍
『東北淪陷,抗日斗爭興起』『聯合御敵,組建抗日聯軍』……在哈爾濱市東北烈士紀念館內,一幅幅醒目的標語,顯示著當年戰爭形勢。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發出抗日號召,團結民眾,組建抗日武裝,憤怒的東北同胞義勇當先,保衛家園。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這些抗日名將的故事也早已廣為流傳。
紀念館門口處矗立著一個無名雕像,紀念著那些無名的英烈。其實,每個展品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在眾多珍貴的展品中,有個展櫃中陳列著趙尚志犧牲前使用的手槍。它有什麼歷史故事?為何單獨陳列?記者采訪了東北烈士紀念館館長劉強敏,講述其背後故事。
視頻:一只手槍的故事
八年零八月:中共滿洲省委機關的戰斗歷程
15日,記者來到了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紀念館。由講解員董焱介紹了遺址情況,以及當時圍繞機關舊址發生的一些故事。
視頻:走進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
據講解員董焱介紹,中共滿洲省委是中國共產黨於1927年建立的黨在東北地區的最高領導機構,自1927年10月建立至1936年6月撤銷,歷經了八年零八個月的戰斗歷程。在中共滿洲省委的領導下,東北地區人民群眾的斗爭情緒不斷高漲,革命斗爭蓬勃發展起來,東北的革命工作開創了新的局面。1928年6月,中共在莫斯科召開了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滿洲省委負責護送40多位六大代表,安全抵達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