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篳路藍縷,世紀鏗鏘前行,萬裡河山處處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從抗聯烽火到開墾拓荒,從大國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紅色腳步』喚醒沈睡千年的黑土地。

龍視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推出大型融媒體專題『從東方紅到太陽昇』——雲打卡黑龍江省百個『紅色印跡』,三條足跡,連點成線,帶您跨越時空,重溫一段段鮮為人知而又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
『東方紅,太陽昇……』是歌曲《東方紅》中的第一句歌詞,巧合的是,『東方紅』和『太陽昇』也是黑龍江兩個火車站的名字,綿延的鐵路線仿佛把我們帶回那段崢嶸歲月。讓我們從『東方紅』出發,一路西行,直抵『太陽昇』,經虎頭要塞、跨萬頃良田,品味北國冰城的厚重、感受鐵人精神的洗禮,追隨共產黨人的足跡,探尋龍江百年發展脈搏。
第三十一站哈爾濱馬迭爾賓館

位於哈爾濱市道裡區中央大街89號的馬迭爾賓館,是我國『新政協籌備活動舊址』。1948年,沈釣儒、章伯鈞、蔡廷鍇等民主人士,曾在這裡與中國共產黨代表共同協商新政協的籌備工作。

圖片來源:馬迭爾集團
作為當時哈爾濱最豪華的多功能旅館之一,馬迭爾賓館由俄國籍猶太商人約瑟·開斯普建於1906年,1934年遭日、偽軍隊破壞開始衰敗。1946年哈爾濱解放後,馬迭爾賓館曾被東北局作為招待處使用,是當時解放區的政治會議中心。

1948年全國解放在即,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群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會議的名稱擬定為『政治協商會議』。作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哈爾濱被中共中央確定為召開這次會議的地點,時間定在1948年秋天。這一號召得到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的積極響應,他們紛紛發表宣言、通電和談話,並接受邀請奔赴東北解放區,與中國共產黨共商建國大計。

籌備新政治協商會議,首要的問題是如何將解放區以外、尤其是在香港的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及民主人士的代表接送到解放區共商大計。1948年夏,由周恩來親自主持,開始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
1948年9月29日,歷經18天的艱辛旅程,第一批從香港北上的沈鈞儒、譚平山、章伯鈞、蔡廷鍇,終於到達目的地。此時,哈爾濱已經解放兩年多,基本建成統一而完善的人民政權。為了接待好這批重要的客人,當時的東北局專門成立了一個半公開半地下的招待處,負責幾位民主人士的衣食住行。這些民主人士在哈爾濱居住的正是馬迭爾賓館。高崗、李富春、張聞天、李立三、沈鈞儒、章伯鈞、譚平山、蔡廷鍇、王紹鏊、朱學范、李德全……這些中國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的先驅者就是在馬迭爾賓館的房間裡,為了新中國的命運、為了中華民族的未來書寫下濃重的一筆。

1948年10月21日,在馬迭爾賓館二樓一號會議室,中共中央代表與在哈爾濱的民主人士沈鈞儒、譚平山、章伯鈞、蔡廷鍇、王紹鏊、高崇民、朱學范進行了兩次會談,對《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初步交換了意見。10月30日,中共中央致電華南分局,將經過中共代表與在哈爾濱的民主人土討論修改過的《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抄送在香港的李濟深、何香凝、周新民、馬敘倫、陳其尤、李章達、沈志遠、彭澤民、章乃器、孫起孟、郭沫若征求意見。11月初,中共中央就沈鈞儒、譚平山等人在討論《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時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經商談,意見取得完全一致,作出了明確答復。11月25日,中共中央代表與在哈爾濱的民主人土舉行了第三次會議,達成了《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的協議》。


此後不久,李濟深、何香凝、馬敘倫、許廣平、茅盾、章乃器、彭澤民、陳其尤、沙千裡、鄧初民、柳亞子、馬寅初等40餘名民主人士也陸續輾轉抵達哈爾濱市。北平和平解放後,民主人士乘專列經沈陽前往北平。1949年6月15日,新政協籌備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

新中國成立後,經歷無數歷史變遷的馬迭爾賓館又煥發出新的光芒。2009年,馬迭爾賓館被黑龍江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又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天的馬迭爾,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賓館的名稱,更是一個歷史名詞、一個文化符號,將永遠銘刻在哈爾濱的紅色歷史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