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系列報道《紅色記憶·百年百人》,記者走進北京,繼續探尋從黑土地走出的中國革命先驅者馬駿的愛國之路。

在北京日壇公園的西北角,一座漢白玉墓靜臥在蒼松翠柏下,這就是馬駿烈士墓。馬駿是五四時期京津地區學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大革命失敗後,他奉中共中央之命從蘇聯回國,被派到北京恢復黨組織,不幸遇害,用年輕的生命捍衛了崇高的信仰。

馬駿出生於黑龍江省寧安市,是中共早期黨員,也是天津和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1925年,在李大釗的邀請下,馬駿離開寧安赴莫斯科留學,成為莫斯科中山大學第一期學員。1927年4月,以李大釗為首的中共北京區委遭到破壞,馬駿奉調回國,秘密到達了白色恐怖籠罩下的北京。奉系軍閥得知他回京工作的消息,在城內布下很多暗探和軍警,日夜搜尋他的下落。
馬駿孫女馬麗穎介紹說,爺爺在南開上學的時候,包括五四運動時,都是不留須的,回國後他要進入北京進行秘密工作,就留起了胡子。他化裝成人力車工人,混在貧民窟裡發動群眾。爺爺回到國內從上海給家裡寄回了兩個圍嘴,一個小皮鞋,給他未見過面的小女兒,家裡奶奶接到之後就知道爺爺回來了。

在馬駿的組織領導下,群眾很快發動起來,黨組織得到恢復和發展。1927年11月中旬,中共北京臨時市委成立,馬駿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長,但臨時市委11月下旬遭到破壞。12月3日,馬駿同其他四位委員被京師警察廳逮捕,關押在北京中央監獄。
馬駿孫女馬麗穎介紹說,奶奶隔著監獄的窗戶纔能看看爺爺,窗戶很高,奶奶就把孩子舉起來,他在莫斯科學習三年時間,回來就投入到北京工作中,也沒有見過這個孩子,被捕的時候纔第一次見到他的女兒。

敵人為了從馬駿口中獲得黨組織機密,審訊期間施用了各種慘無人道的酷刑和精神折磨,都以失敗告終。敵人無計可施,以死來威脅他,馬駿輕蔑地說,『死算什麼』,並憤然提筆,寫下了『故共產黨員馬駿之墓』幾個大字。
中共哈爾濱市委史志研究室黨史編研處副處長邊清山介紹說,當時的反動軍閥政府派教育總長勸他主動放棄馬克思主義追求,只要他有這樣一個聲明,當時的軍閥統治者張作霖就答應釋放他,而且許以高官,答應給他做教育次長。但是馬駿毅然決然地回絕了,他說『讓我放棄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追求,就如同於太陽從西邊出來一樣,這是不可能的』。

1928年2月15日,馬駿高唱《國際歌》,大義凜然奔赴刑場,他向沿途圍觀的群眾大聲疾呼:跟著共產黨走纔有光明未來!馬駿犧牲時,年僅33歲。
馬駿孫女馬麗穎介紹說,爺爺是帶著苹果上路的,這個苹果是奶奶帶給他的。他過去有一句話,叫入獄前的馬駿是家人的,出獄後的馬駿是國人的。他和我奶奶是發小,一塊長大的,他們倆感情非常好,他非常愛他的孩子,可是他居然和家裡人沒有一張合影。他把自己獻給了國家,但是內心對家人是有愧疚的,他帶著這個苹果,就是帶著對親人、對家人無限的眷戀。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中央為馬駿舉行了公祭儀式,將他的墳墓遷入北京東城日壇公園,鄧穎超在墓碑上寫下『回族烈士馬駿之墓』的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