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百年歷史波瀾壯闊
世紀初心歷久彌堅
100年來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
龍江兒女前赴後繼,抗擊日寇
迎來民族獨立和解放
黑土邊陲全面建設
成為共和國的大糧倉、大油田、大煤礦
全省人民牢記囑托
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系列報道《紅色印記在龍江》
追尋傳承紅色基因
講述百年黨史故事
從4月至9月,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委史志研究室、省記協聯合在全省開展『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采訪活動。
近日,記者跟隨『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采訪活動,來到寶清縣十二烈士山,探尋十二名烈士的英勇事跡。
十二烈士山
1938年春,東北抗聯第五軍第三師八團一連連長李海峰等12名抗聯戰士在黑龍江省寶清縣的一座名叫小孤山的地方與400多名日偽軍展開了阻擊戰,為大部隊轉移爭取了十幾個小時的寶貴時間。戰斗中,以連長李海峰為首的12名烈士壯烈犧牲,為銘記這十二名烈士的英勇事跡,小孤山更名為『十二烈士山』。

『東北抗聯十二烈士戰跡地』紀念碑
當時,中共吉東省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部和第五軍第三師的密營都設在蘭棒山,為了保護根據地,從山裡到山外都設置了關卡,有著『炮手連』之稱的第三師八團一連把守在最外面的關卡,也是進出密營的咽喉要道,八團一連有60多名戰士,多數人都是『炮手』,連長李海峰是公認的神槍手,被稱為『射手之王』。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1938年3月16日,『炮手連』接到上級命令,要在3月18日拂曉撤除警戒,並向蘭棒山北麓的李炮營集中,在部署戰略戰術時,哨兵報告,在北溝發現敵情。
第三師八團一連連長李海峰要求戰士們,『營房不要吹燈滅火,馬上向李炮營出發』,明亮的燈火吸引了日軍的眾多炮火。撲了個空的敵人順著抗聯戰士們的腳印追了上來,為了不暴露進山的路,李海峰立即決定:火速佔領小孤山。
戰士們迅速爬上山頂,用岩石、樹木築起了臨時陣地。400多名敵軍蜂擁而至,抗聯戰士們從清晨一直戰斗到夜晚,『炮手連』連續打退敵人數次進攻,敵軍損失慘重。最後,因為彈盡糧絕,包括連長李海峰在內的12名抗聯戰士壯烈犧牲,最小的烈士年僅19歲。

為了紀念十二位烈士,小孤山改名為十二烈士山,國家文物局也將十二烈士山定為中國名山,並編入《中國名勝詞典》。1994年,寶清縣委縣政府將十二烈士山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十二烈士山被黑龍江省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