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致敬勞動者】單東岩:提琴制作大師的傳承
2021-05-06 11:56:02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帆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5月6日訊(記者 楊帆)單東岩是牡丹江和音樂器有限公司的提琴制作大師,從建廠以來他始終工作在車間生產一線,親自傳授徒弟們提琴制作方法,手把手地帶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良弟子。作為一名提琴制作大師,他所帶出的『小匠人』早已成為和音樂器的手工制琴師傅,如今的和音樂器早已由原來幾個人的小作坊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化標准的企業,由原來年產量幾十支提琴發展成為年產量數萬支的企業。

單東岩。 資料圖

  早在1987年,年僅31歲的單東岩和妻子在制作提琴這方面都很感興趣,而且又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理論知識,在仔細分析了國內外市場行情後,他與妻子毅然決定手工制作小提琴。就這樣,他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創辦了初期三人組小提琴手工作坊。當時其條件之艱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他始終樂觀地堅信,總有一天手工作坊會發展成為現代化工廠。那時國內生產提琴的廠家還很少,在幾乎沒有任何現成的技術可參考的情況下,他刻苦鑽研制琴技術,日夜吃住在車間裡。由於提琴生產工藝復雜,技術難度大,盡管他們反復試驗,精心修改,但失敗還是接踵而來,做出的提琴音質完全不對,有些灰心。如果就這樣放棄,就等於放棄了一切曾經的努力和希望。於是他又重新振作起來,任憑手上磨出了血泡,腳腫得穿不上鞋,腰痛得直不起身,都咬牙挺了過來。於是他重新開始找原因,從選料開始,提琴的不同等級,用料也不相同,國產料和歐洲料的使用。提琴背板、面板各方位的標准厚度,他親自去調頻、反復測試,細心檢查提琴琴箱合得是否嚴實,琴頭鑲得是高、是矮、偏左、還是偏右,是否在合理范圍之內,指板的光滑程度,他都要嚴格按照國際提琴的標准、要求、親自去測量。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3年初,單東岩終於成功地做出了第一批高質量的小提琴,隨後由中國輕工業產品進出口總公司文教體育用品進出口公司推向了國際市場,其產品以傳統的工藝、優美的音色、典雅的品質、至上的服務贏得了國外經銷商們的青睞,迅速登陸國外市場,並與幾家外商簽定了長期供貨合同。

  雖然提琴小有市場,但他清醒地認識到面對國內外同行業的激烈競爭,只有提高提琴的品質纔有競爭能力。於是他決定開發新產品,改進產品工藝和質量,提昇產品檔次。他開始調整產品結構,將主要市場轉向歐洲。他成立了開發新產品小組,親自參與工藝改良、技術改造,並綜合國內外數十家同類產品的特點,不斷改進創新,終於及時研制出了一系列新型小提琴,該產品在歐洲市場備受歡迎。

  當年3月份的法蘭克福國際博覽會上傳來這樣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在前去參展的中國牡丹江和音樂器有限公司的展臺前人頭攢動,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提琴經銷商對中國這家公司能生產出如此高品質、低價位的小提琴而感到驚訝,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在短短的三天裡,定單量就超出了全年生產計劃總量,注冊商標為『藝飛』的高級小提琴再次轟動了法蘭克福。

  盡管提琴有了一定的市場,但要想佔領歐洲市場還得進一步提昇提琴品質。了解到歐洲人比較喜歡古典提琴後,他又開始學習古典音樂,單東岩與中央音樂學院以及意大利克雷莫納提琴學院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研制開發手工制作仿古提琴的秘鑰與原理。

  堅強的毅力、不屈的個性給他帶來了好運,仿古提琴問世了,走向了歐洲,由於仿古提琴工藝精湛、古典韻味十足,極具文化傳承價值和藝術收藏價值,越來越受到專業收藏家和藝術收藏者的喜愛。

  提琴的生產量逐年遞增,也會有部分提琴損壞。他又成立了止損小組,親自帶領高徒們研究維修提琴技術。在保證不大面積破壞琴板的同時,即保證美觀,音准又不受到任何影響。當看到修復過的提琴能夠正常演奏時,他和他的徒弟們都笑了,他們又攻克了一個新的領域。

  2017年單東岩大師被評為『雪城工匠』,2018年被評為『龍江工匠』,2020年獲得『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2021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企業獲得『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高新技術企業』等榮譽。

責任編輯:宋蔚

【專題】2021年五一國際勞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