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發展史中,龍江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頑強奮斗,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的重大勝利,在黑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大型融媒體報道活動《百名主播講黨史》啟動,100位龍廣電主播走進紀念館、革命遺址,講述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奮斗故事,追尋黨的光輝足跡。傳承龍江優秀精神,不畏強敵,頑強抗爭,龍廣電主播徐億非為您講述威震四方第六軍的『崢嶸歲月』。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開端,同時也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於1932年明確提出了在東北建立自己的武裝。從1932年春到1934年,十餘支由黨直接領導的反日游擊隊陸續成立,湯原民眾反日游擊隊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走進湯原縣博物館,感受那段不畏強敵、頑強抗爭、保家衛國的崢嶸歲月。

湯原民眾反日游擊隊的建立,可以說是一波三折。1932年秋天,中共滿洲省委派省委委員、秘書處處長馮仲雲來到湯原境內開展工作,積極發展工農武裝,建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游擊隊。不過,游擊隊兩次建隊都以失敗告終。1933年,湯原縣委遭受了巨大打擊。
這一年的中秋節,由於叛徒告密,日偽軍突然進行了一次大搜捕,將當時正在開會的中共湯原縣委書記裴治雲等12名黨團員全部逮捕,關押在鶴立監獄中,敵人對他們嚴刑拷打,但他們始終堅貞不屈,沒有泄露任何情報機密。最後,窮凶極惡的敵人將這12人全部活埋,這就是『十二烈士被活埋』慘案。危急時刻,當時縣委唯一幸存的委員夏雲傑挺身而出,毅然擔負起中共湯原縣委的領導重任。

夏雲傑,1903年出生在山東省沂水縣,後輾轉來到黑龍江省湯原縣,經馮仲雲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入黨那天起,他就積極投身於抗日民族革命戰爭的事業,深入工礦、農村,積極宣傳黨的抗日主張,為建立黨的抗日武裝創造條件。1933年8月,夏雲傑任中共湯原縣委軍事委員。十二烈士犧牲後,夏雲傑積極恢復黨的組織,繼續創建黨領導的反日游擊隊。在他的組織和領導下,游擊隊的政治、軍事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1934年10月,夏雲傑任湯原民眾反日游擊總隊政治委員兼縣委書記。湯原游擊總隊到處打擊日偽反動勢力,發展抗日斗爭力量,地方的抗日救國會更加活躍,終於建成了以太平川為中心的抗日游擊根據地。


湯原反日游擊總隊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在頑強戰斗中不斷發展壯大。1935年11月下旬,游擊隊與挺進下江地區的以趙尚志為軍長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和以李延祿為軍長的東北反日同盟軍第四軍實現了三軍會師,迎來了新的發展局面。1936年1月,湯原反日游擊總隊擴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夏雲傑任軍長。他率領第六軍的全體指戰員和第三軍聯合,以湯原為根據地,出沒於崇山峻嶺,活躍在三江平原,到處打擊日偽軍,取得了奔襲老錢櫃、攻克鶴崗礦山等戰斗的勝利,第六軍成為下江抗日斗爭的主力部隊,被譽為『下江人民的子弟兵』。

『七七』事變後,全國抗戰爆發,東北抗日聯軍開展的游擊戰爭融入全國抗戰的洪流中,成為全國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牽制了大批日軍,使之不能入關南下,有力地支援、配合了全國抗戰。在東北三千餘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義無反顧地反擊日本侵略者,成為東北抗日戰場的中流砥柱,譜寫了一曲撼人心魄的愛國主義戰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