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篳路藍縷,世紀鏗鏘前行,萬裡河山處處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從抗聯烽火到開墾拓荒,從大國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紅色腳印』喚醒沈睡千年的黑土地。
龍視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大型融媒體專題『從東方紅到太陽昇』——雲打卡黑龍江省百個『紅色印跡』,三條足跡,連點成線,帶您跨越時空,重溫一段段鮮為人知而又波瀾壯闊的紅色歲月。
在黑龍江和烏蘇裡江交匯處的『華夏東極』黑瞎子島,每天,第一縷陽光從這裡開始照耀祖國大地。讓我們一路向東,迎著『指引前行的東方朝陽』,追憶『八女投江』的壯烈殉國、見證現代化農業的嶄新成就、探尋煤城轉型的城市進程、到訪守家衛國的東極哨所,追尋紅色印跡,看龍江今昔巨變。
第五十站 侵華日軍東寧要塞

侵華日軍東寧要塞位於牡丹江東寧市,南北90多公裡,縱深達50多公裡,曾被稱為『東方馬其諾防線』。東寧要塞是侵華日軍為防御蘇軍及實施進攻蘇聯的計劃而修築的,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有力見證。東寧地處我國邊境,距蘇重要城市烏蘇裡斯克只有50多公裡,距海參崴軍港只有150多公裡。從這裡進入蘇聯沒有高山阻擋,便於大軍團作戰,是兵家必爭之地。

東寧要塞群遺址博物館

東寧要塞群遺址博物館館內

東寧要塞群遺址博物館展廳
1934年,作為『築城計劃』的第一期工程,日軍開始修築東寧要塞。為了修建要塞,日軍從中國山東、河北、吉林等地用欺騙手段招募勞工,還有一些是中國戰俘,前後共有17萬名勞工參加了東寧要塞的修建。中國勞工和戰俘受到了非人待遇,每天都有十幾個至幾十個勞工死於非命。勛山要塞是東寧要塞中的一個中型要塞,也是東寧要塞群中保存最完好的一處。要塞全部由鋼筋混凝土構築,佔地5公頃。這座暗堡猶如地下迷宮,一條條高1.8米、寬1.5米的隧道縱橫交錯、上下連通,最深處距地表15米。建有指揮所、醫療所、無線電室、鐵車庫房、貯備倉庫、彈藥庫、火力發射點以及防毒氣的雙層隔離門等設施。

東寧勛山要塞地下甬道和指揮室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9日,蘇軍以空軍、坦克、步兵聯合攻擊,強行攻破日軍多年苦心經營的東寧要塞。8月30日,勛山要塞被攻破,蘇軍將要塞各工事全部摧毀,戰斗結束。

東寧抗聯英雄園
東寧要塞遺址用最真實、最生動的實物向世人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惡行徑,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有力見證。在勛山要塞的入口處,『勿忘國恥強我中華』的紀念碑時刻提醒著中華兒女要牢記歷史,開創未來。

追隨初心足跡
探尋發展脈搏
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