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從東方紅到太陽昇 | 新中國電影的搖籃——東北電影制片廠
2021-05-19 09:10:24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李玉嬌 燕鑫 蘇德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篳路藍縷,世紀鏗鏘前行,萬裡河山處處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從抗聯烽火到開墾拓荒,從大國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紅色腳印』喚醒沈睡千年的黑土地。

  龍視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推出大型融媒體專題『從東方紅到太陽昇』——雲打卡黑龍江省百個『紅色印跡』,三條足跡,連點成線,帶您跨越時空,重溫一段段鮮為人知而又波瀾壯闊的紅色歲月。

  在黑龍江和烏蘇裡江交匯處的『華夏東極』黑瞎子島,每天,第一縷陽光從這裡開始照耀祖國大地。讓我們一路向東,迎著『指引前行的東方朝陽』,追憶『八女投江』的壯烈殉國、見證現代化農業的嶄新成就、探尋煤城轉型的城市進程、到訪守家衛國的東極哨所,追尋紅色印跡,看龍江今昔巨變。

第五十八站東北電影制片廠遺址

  1945年8月抗戰勝利,成立了興山市,後來更名為鶴崗市。作為較早解放的城市,這裡成為支援解放戰爭的大後方。隨著延安電影團、西北電影學工隊先後遷入,1946年10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指示,在興山市正式成立新中國第一個電影制片廠——東北電影制片廠,也就是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前身。在第一任廠長舒群、顧問袁牧之、秘書長天方的帶領下,開始了艱苦的創業。後勤保障由鶴崗市全部包了下來,將日偽遺留下來的舊建築加以改造,建成了攝影棚,洗印、錄音、剪接車間。

  建廠後,條件十分艱苦。當時人民群眾文化和精神生活極度匱乏,為了貫徹中央指示精神,大力抓好人民群眾思想文化建設,按照多出作品、快出作品的辦廠方針,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制作生產了大量電影作品,完成了新中國電影『七個第一』——第一部大型系列紀錄片《民主東北》,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長故事片《橋》,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動畫片《瓮中捉鱉》,第一部譯制片《普通一兵》。影片上映後受到了廣泛好評,為發展新中國的電影事業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長春解放以後,東北電影制片廠於1949年4月遷到長春,1952年更名為長春電影制片廠。為了紀念曾經輝煌的歷史,鶴崗市興山區建設了興山電影廣場,廣場上的主題雕塑『三個小金人』,就是東北電影制片廠後改為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廠標。

  追隨初心足跡

  探尋發展脈搏

  出發!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