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松花江上·百年印記?提高灌區能力 昇級種植結構
2021-05-20 21:54:00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松花江是黑龍江人的母親河,也是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的見證。黑龍江廣播電視臺推出慶祝建黨百年特別報道《松花江上·百年印記》,帶您回眸黨領導黑龍江人民走過的光輝歲月。今天來看大慶肇源縣如何發揮水利優勢,助農民增收。

  肇源縣當權村擁有12000多畝水稻田,種水稻是當地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別看現在澇能排、旱能灌,過去水利問題可是這裡的最大難題。

  肇源縣茂興鎮當權村原黨支部書記李國軍介紹,過去種旱田,澇排不出去,旱了還沒地方提水,一到春天生產的時候,村裡乾部最愁的就是整水的問題。

  因為設備不完善,當時農民們只能用馬拉、用扁擔挑,加上當地地勢低窪,一旦降水量過大,耕地就會面臨內澇,建設排灌站迫在眉睫。

  肇源縣茂興鎮當權村黨支部書記付永生說,當權村老百姓在經濟方面要受損很多,所以說排灌區對於當權村百姓來說那就是生命線。

  從1985年開始,肇源縣大規模興建排灌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已擁有八大灌區。肇源縣中心罐區的總工程師郝成春就見證了肇源中心抽水站的發展。

  肇源縣灌排中心總工程師郝成春說,2012年的時候水田增長率較高,老泵站滿足能力衰減,達不到農業灌溉需求了。新泵站建成老泵站就退役了,它完成了使命。

  作為肇源縣最大的排灌區,現在中心灌區可以滿足19萬畝的水田使用。肇源縣的八大灌區承擔著百萬畝水田近一半的灌溉任務,通過幾代人逐步推進『灌排一體化』進程,增強了灌區整體抗御環境風險的能力,發揮出了水利工程的效益,使當地農業生產得到極大改善。

  肇源縣水利工程指導中心高級工程師宋萬琦說,通過對灌區的改造和設計達標,每年使農民的水田能夠穩產、高產、增收。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松花江上·百年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