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8日訊 碳達峰、碳中和在2021年持續成為焦點。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下稱『30·60』碳目標)。』這是我國對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而自『30·60』碳目標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社會各領域便按下了向低碳轉型發展的『快進鍵』,市場也敏銳地嗅到了商機,紛紛掘金『雙碳』市場。
作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驅動力,新能源市場將迎來發展的重大機遇期和爆發期。
在大慶謀劃構築的五大立市產業中,新能源產業佔據了重要位置。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開發、地熱能開發、氫能開發五個產業主攻方向,也為企業擁抱『雙碳』描繪了美好『錢景』。

沿哈大齊高速至黃牛場附近,一臺臺風力發電機和一排排光伏發電設施整齊排列。
『雙碳』戰略下,新能源產業的『C』位擔當
從讓胡路往西走,車行不遠,就來到了銀浪風電場。遠遠望去,一臺臺白色的風力發電機組傲然矗立,風力帶動葉片旋轉,轉化而成的清潔電能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電網中。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節能減排做出了貢獻。
『每年上網電量2.3億千瓦時,年產值約為1.4億元。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准煤約7.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7.34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678噸。』中廣核集團新能源銀浪風電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為實現『碳中和』戰略,未來40年,我國的能源、產業、消費和區域結構將發生重大調整。能源結構方面,光伏、風能等清潔能源在能源中的佔比預計將從目前的10%以內提昇至70%以上。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隨著『30·60』碳目標的提出,新能源產業正迎來『高光時刻』。
新能源產業是助力大慶市轉型發展的重要接續產業。在推進『工業強市』進程中,大慶市緊緊依托豐富的資源,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動力。
進入『十四五』,大慶市將進一步加大新能源開發力度,2025年,新能源產業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0億元,2030年達到500億元。
發展新能源,大慶有著優質的資源稟賦。
大慶地處舉世聞名的敖古拉大風口,年有效風速持續時間長,年平均風速達3.8米/秒,是國家九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風能總量1790萬千瓦,蘊藏量居全省西部最大,是黑龍江西部風電產業布局的重要區域。
此外,大慶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在2600-2842小時,總輻射量在4800-5000mj/m2,是我國第二類太陽能資源區域。同時,大慶年平均溫度較低,有利於提高光伏組件的效率,適合建設各類型光伏電站。
大慶地熱資源埋層較淺,水質優良,出水壓力大,溫度高,可再生能力強,是國內罕見的大規模地熱富集區,開發潛力巨大。
記者從大慶供電公司了解到,目前全市在運風電場16座,總裝機容量1772.5兆瓦;光伏電站30座,總裝機容量1865兆瓦。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大慶市將以打造轉型發展重要接續產業為目標,統籌資源、電網、土地空間等要素,規模開發風能、太陽能等一次能源,高效利用氫、電、蒸汽等二次能源,配套發展天然氣電站、電蓄熱儲能及氫能儲能調峰項目。推動建設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和新能源研發中心,打造具有國內、國際影響力的科創高地。全面實施綠色能源戰略,積極拓展新能源汽車等應用領域,謀劃建設規模化油氣電氫綜合服務終端和加氫站示范項目,加快新能源全產業鏈發展。
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達到800萬千瓦以上,銷售收入達到150億元以上。新能源產業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0億元。
力爭到2030年,新能源裝機達到1500萬千瓦以上,新能源產業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0億元。
『雙碳』路上,大慶市企業闊步前行
在碳減排的舞臺上,能源企業是『壓軸者』也是『先行者』。
2020年11月11日,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揭牌,成為中國石油首個碳中和林。
根據規劃,大慶油田碳中和林項目佔地510畝,分兩期完成,將抵消大慶油田鐵人王進喜紀念館2020年和2021年兩年產生的近7000噸碳排放量。
2020年底,項目完成一期建設,栽植喬木7700餘株,並取得了天津排放交易所《碳中和證明》。
4月21日,大慶油田碳中和林二期建設全面啟動。
據了解,一期、二期與大慶油田碳中和生態觀光園共同打造、整體規劃,預計將建成2610畝碳匯綜合園區,成為中國石油規模最大的碳中和生態觀光園區。
大慶油田積極推進『大慶油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示范基地』建設,目前已組織相關部門和單位,在與市政府充分結合的基礎上,編制出《大慶油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示范基地建設規劃方案》,明確了大慶油田新能源業務中長期發展思路、規劃目標和總體部署:『十四五』時期,大慶油田將以生產用能清潔替代為重點目標,大力發展風光發電、工業餘熱及地熱利用等新能源業務,為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5月20日,中國石油發布《2020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預計在2025年左右中國石油將實現『碳達峰』,2050年左右基本實現『近零』排放,為中國『碳達峰』『碳中和』和全球溫控目標做貢獻。
不久前,大慶石化公司辦公樓北側5萬平方米碳中和林建設全面完成,1萬多株喬灌木、11萬多株宿根花卉正向陽而生。目前,大慶石化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正在制定中,預計6月中旬出臺。
『讓每一滴油清潔高效利用』是大慶石化人的追求。他們研發的PHC-05化工原料型加氫裂化催化劑實現重石腦油收率46%以上,為大慶石化低碳轉型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剛剛實現全面投產的龍油550項目,是個『大家伙』,佔地188公頃,相當於400多個足球場。作為『吃原油吃重油』的大肚漢,它又如何踐行『雙碳』目標呢?
5月21日,記者從項目投資方——黑龍江省海國龍油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拿到了企業剛剛出臺的『碳達峰、碳中和』發展規劃,通過三項新技術,龍油550項目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200萬噸/年,逐步實現『碳中和』。
第一、用生物秸稈等天然富含纖維素原料與聚烯烴廢料混熔生產高分子復合材料,該材料性能優於目前的木塑類產品,可用於新農村與市政工程建設,預計在東北地區可消化40萬噸/年以上。每噸高分子復合材料中可填充約70%的生物秸稈,40萬噸高分子復合材料可填充秸稈28萬噸,每噸秸稈固定二氧化碳1.5噸,復合材料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42萬噸。
第二、聯合高校共同開發生物質制乙醇聯產木糖、生物質制戊內酯/乙?丙酸酯等技術,計劃建設萬噸級中試裝置及生物質試驗平臺,中遠期計劃建設50萬噸/年生物質乙醇產能,需要秸稈250萬噸,秸稈中40%的碳以乙醇形式固定下來,可固定二氧化碳150萬噸/年。
第三、利用公司100萬噸超級懸浮床加氫裝置、160萬噸柴油加氫裝置與230萬噸DCC裝置,可以處理動植物油脂與生物秸稈。以生物秸稈為例,可處理50萬噸/年生物秸稈,將生物秸稈制成芳烴、乙烯與丙烯,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萬噸/年。

沃爾沃汽車大慶工廠總裝車間,工人在進行底盤合裝工位安裝。
2020年12月21日,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與國網黑龍江電力圓滿完成全綠電交易。此次交易是黑龍江省內首筆全綠電交易,為龍江新能源就地消納開創了新局面。根據交易結果,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分別與4家生物質發電企業和3家風電企業達成全
綠電交易3300萬千瓦時,預計全年交易電量達5500萬千瓦時。2021年1月1日,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通過直供電方式完成了黑龍江省第一例100%生物質電交易,實現100%電能碳中和,而企業未來在『雙碳』戰略下的發展規劃也已經出臺,並在逐項實行中。電量達5500萬千瓦時。 2021年1月1日,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通過直供電方式完成了黑龍江省第一例100%生物質電交易,實現100%電能碳中和,而企業未來在『雙碳』戰略下的發展規劃也已經出臺,並在逐項實行中。
國內名企競相布局大慶新能源市場
緊跟政策,纔能把握商機。
『雙碳』戰略下的政策加持,讓市場敏銳地嗅到未來的商機,紛紛掘金『雙碳』市場。而在這場饕餮盛宴中,大慶優良的營商環境、厚重的產業基礎、獨特的資源優勢等招商『窪地』,也吸引了新能源領軍型企業競相投資。
2021年新年伊始,國內首個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基地)落戶大慶市(以下簡稱『實驗平臺(大慶基地)』)。該平臺將填補國內光伏、儲能行業戶外實證實驗空白。
平臺由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設。該企業是建成光伏裝機規模全球最大、國內唯一具有平臺建設經驗的大型國有企業。
『實驗平臺(大慶基地)』定位為以推動光伏、儲能行業發展為目標的開放的公共服務平臺,功能主要包括對光伏、儲能先進設備、產品、方案開展戶外實證對比;對新技術和新產品開展戶外實驗;對主要設備、產品性能、指標等開展戶外檢測。
『十四五』期間,『實驗平臺(大慶基地)』擬投資約56億元,規劃布置實證實驗方案約640種,折算規模約105萬千瓦。項目建設逐年分期實施,2021年-2025年,每年折算規模分別約20萬千瓦、15萬千瓦、15萬千瓦、30萬千瓦、25萬千瓦。為發揮『實驗平臺(大慶基地)』的帶動引領作用,擬在大慶同步建設實證實驗智慧管理及展示平臺、新能源科技研發中心和新能源科普教育基地。
3月27日,市政府與華能內蒙古東部能源有限公司正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合力在大慶經開區建設大型風能、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項目,配套建設大型儲能、制氫及氫能全產業鏈項目,初期規劃300萬千瓦風光資源,按照『發、儲、運、用』一體化發展模式,建設風光氫儲綜合利用示范園區,形成氫能產業發展基地。該項目將加快大慶新能源產業發展壯大、推動城市低碳轉型。
2021年,大慶油田將加快推進兩個先導示范項目建設——『葡二聯地區小型分布式電源集群應用示范工程』和『龍一聯地區餘熱、風電、光伏、光熱綜合利用工程』建設,為新能源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積累經驗。
廈門鎢業是國內稀土永磁材料、硬質合金材料、新能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技術領先型的上交所上市公司,擁有37家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擁有三個國家級研究中心。4月末,廈鎢與大慶經開區簽署『廈鎢碳中和科技產業園戰略合作協議』。廈鎢碳中和科技產業園項目計劃今年上半年開展項目建設,致力於在新型材料、智能裝備等方面同大慶開展聯合攻關及新產品研發。
5月10日,市政府與哈電集團在哈電集團總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哈電集團與大慶將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做強新能源產業,共同優化城市能源結構,共同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具價值的太陽能科技公司和全球單晶光伏產品領跑者,公司總裁李振國非常看好大慶,也表達了與大慶就新能源開發、光伏產業項目建設和氫能產業發展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的願望。
清潔能源裡的綠色商機
清潔能源是綠色低碳能源,是我國能源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施,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為風電、太陽能發電、氫能等清潔能源發展提供了機遇。
新征程帶來新希望。
按照《大慶市實施產業鏈鏈長制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依托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全面構建多能互補、組合開發、綜合應用等全產業鏈,確定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開發、地熱能開發、氫能開發等5個產業主攻方向。
新能源產業鏈主要攻關新能源產業的技術研發、裝備制造、組合開發和綜合應用著力發展等8個細分領域。在風力發電方面,謀劃葉片制造、風機整機制造等6個重點產業鏈節點項目;在光伏發電方面,謀劃蓄電池制造、面板支架制造等8個重點產業鏈節點項目;在生物質方面,謀劃生物質發電、生物質制天然氣等6個重點產業鏈節點項目;在地熱能開發利用方面,謀劃地源熱泵制造、地熱能農牧利用等10個重點產業鏈節點項目;在氫能開發利用方面,謀劃氫燃料電池汽車裝備制造及加氫站等4個重點產業鏈節點項目。
『每個產業主攻方向,就是一個掘金鏈條。遵循挖掘稟賦優勢,以資源、市場換產業和項目的方式,重點發展光伏、風電、地熱應用及相關制造業。』八一農大經管學院戰略管理專家、教授韓光鶴給出了他的建議。
韓光鶴表示,鑒於大慶市具有能源開發人纔、技術、裝備制造的優勢,投資建設新能源產業項目,是推動大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之一,目前重點可在光伏、風電、秸稈制氣等幾個方面發力。
首先,可利用大慶具有390萬畝未利用土地的優勢,豐富電力網的優勢和180億kwh電力消納能力的優勢,投資建設光伏發電站。
其次,可利用大慶風力優勢,建立風力發電站。
第三,可利用大慶每年產近500萬噸秸稈的優勢,投資建設熱解氣項目,補充大慶油田的天然氣產量。
第四,可以利用大慶天然氣產量,俄羅斯輸氣管道又將增加配額,做大LNG,搶佔東北乃至北方LNG應用市場。
韓光鶴強調,新能源項目多數是重資產投資,因而,一個項目不是單單一個主體就可以推動,需要集合各方力量,比如設備廠商、國有企業、國資或產業基金、戰略投資或風投機構和商會組織、科研院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