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總面積近萬畝 年創效益4000萬 雙鴨山農場 圍山經濟結『盛果』
2021-05-31 09:27:4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康靈宇 吳樹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山上的果樹花兒朵朵開。

  黑龍江日報5月31日訊 夏日的花香,順著行駛的車窗撲面而來。在雙鴨山區域的集當公路,山坡上的果樹花兒與滿山的野花兒爭奇斗艷。縱橫3公裡沿線的花海,沁人心脾,令人陶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人們的視覺中漸次展開……

  日前,記者走進北大荒集團雙鴨山農場有限公司十六組『花果山』。

  半山坡上的龍豐果園,花香濃郁。果農李永山開著奔野424-2旋耕機在果樹之間,為間種紅小豆整地作業。

  『每天早上3點多,和老伴兒來到山坡,趁著涼快抓緊乾活兒。這間種的紅小豆一項,能把生產投入費用賺回來,秋天的紅彤彤果子,那就是純純的收入。』59歲的李永山高興地說。

  『眼下,疏花、抹芽很關鍵,這花一多,果實就小,產量少,銷售難。這片果樹正值盛果期,一棵結果40斤左右,按每斤10元計算,能掙400元。這可是我們的「搖錢樹」啊!靠這片果園供出個女博士。』李永山妻子劉玲一邊剪枝,一邊補充道。

  李永山這片果園已種植8年,40多畝地分布在公路兩側,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

  穿行在林間小道,兩側碩大的酒罐造型依次排列,一直延伸到第二管理區第六作業組山葡萄示范基地。該園區負責人說:這裡有山葡萄種植面積1200畝,主栽品種為雙優、雙紅、北冰紅三個品種,采用單排籬架方式種植。園區生產環境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的生產規程和生產模式進行,全部施用綠肥、有機肥,不僅改良土壤結構、培肥地力,還將中低產田改成豐產田。長期固定務工人員200人,實現園區生產全程人工作業,減少尾氣排放污染及施用農家肥,使生產出來的山葡萄糖分更高、品質更優。加工山葡萄酒後,畝效益可達2500元,該基地正著力打造地域特色品牌。

  與記者同行的雙鴨山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翟永寶告訴記者,農場合理規劃出以雙七公路兩側為中心,利用山坡低產田發展平歐榛子、山葡萄等林果業,打造圍山經濟林和圍路產業示范帶,將林業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目前,『圍山經濟林』總面積近1萬畝,年創效益4000萬元,像李永山這樣規模的種植戶有32家。2021年,公路兩側山坡『低產田』主栽平歐榛子、山葡萄等林果,進行『見縫插綠、全線增綠、以綠生金』的增項,大力推進平歐榛子、紅松果等為主的『圍山經濟林』建設,已創建山葡萄等10個示范基地。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