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挖掘龍江紅色資源,講好龍江百年黨史故事,由省委宣傳部牽頭,省委史志研究室、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在全省聯合開展『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采訪活動。今天,為您介紹一位從黑土地走出的國家領導人,他堅持『從實際出發,走群眾路線』,為東北地區土地改革運動和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黑龍江省望奎縣,有一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它就是『林楓同志故居紀念館』。

林楓故居始建於1918年,1992年經望奎縣委、縣政府維修,1994年7月對外開放,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裡面陳列了許多林楓生前的用品以及工作文件,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這套辦公用具,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這支毛筆。

林楓同志故居紀念館副館長 肖桔
它是在1947年國恥紀念日中,林楓為東北抗日自衛戰爭烈士紀念碑題詞的時候所使用的,當時的題詞是烈士之血為反帝反封建而流,烈士之名以反帝反封建而壽,眾志成城,世界應為人民所有,使九一八之慘禍不再見於今後,其死也光榮,其精神不朽,白山雄峙,黑水浩流,豐功偉烈,永垂宇宙。憤恨、哀思和對家鄉白山黑水、壯麗山河的無比熱愛,浸透在字裡行間,也激發了一代代後來人的愛國熱情和斗爭精神。

林楓原名鄭永孝,1906年9月出生於黑龍江省望奎縣。
7歲,進私塾讀書;
20歲,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考入北平大學工學院;
三年後,被任命為中共北平市委書記兼組織部部長;
1936年5月,林楓任中共中央駐北方代表、中共北方局書記劉少奇的秘書;
1945年,率領一千九百人的乾部團挺進東北,林楓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組織部部長。

林楓同志故居紀念館副館長 肖桔
筆筒、文具盤、銅墨盒,還有這個小白雲牌毛筆,是林楓在東北工作期間使用過的辦公用具,作為珍貴的革命文物,它們見證了林楓同志為東北建設,嘔心瀝血的日日夜夜。

在東北工作的十年中,林楓秉持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人座右銘,保證了土地改革沿著正確軌道有序進行,發展農業生產,整治水患。
林楓同志故居紀念館副館長 肖桔
林楓同志是我國近代的百位教育家之一,在東北工作期間,他還用手中的筆制定了東北各省市民主政府共同施政綱領,規定廢除法西斯的奴化教育,以民主教育為內容普及國民教育,開創了黑龍江新文化的先河。
林楓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教育家,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八屆中央委員,第二屆、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作為黨的高級乾部,林楓始終把自己定位為人民的公僕,始終以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執行『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群眾路線,寶貴的精神財富、崇高的思想境界及高尚的人格魅力,充滿著時代的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