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3日訊 為了更好地調整好心態,輕松應對高考,不少考生在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時,選擇及時求助專業機構。
那麼,高考在即,考生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一個月百餘名考生求疏導
『叔叔,我現在的壓力來自於多方面,老師對我的期望值較高,我媽辭職專門陪讀,我要是考不出好成績,誰都對不起。』近日,高三學生曉宇來到市心理保健調適中心,找到兒童青少年心理單元主任任凱,訴說自己的煩惱。
曉宇在大慶市一所省重點中學就讀,學習很努力,成績也不錯,如果正常發揮,考一所985或211院校沒有問題。可在最後一次模擬考試時,他卻發揮失利,這給他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情緒煩躁,睡不好覺,學習效率也大不如以前。意識到自己情緒出了問題,曉宇主動就醫。
『現在孩子們的心理保健意識提高了,出現問題,一般都能主動及時尋求幫助。』據任凱介紹,近一個月來,市心理保健調適中心已經為百餘名高考生進行了心理疏導。這些考生大多有焦慮情緒,常表現為心慌、脾氣大、睡不好覺、過度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等,經過系統調理,都能得到有效緩解。
減壓先從家長開始
『75%的學生臨考前都有緊張、焦慮情緒,有誰能在高考這樣重要的考試面前做到瀟灑自如呢?』任凱說,考試焦慮是在考試情境激發下產生的一種心理焦慮狀態,屬於正常現象,不必談之色變。焦慮的原因與自我期望過高、自信心不足等個人因素有關,也與來自於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壓力有關。
『考生千萬不要認為只有一點不緊張纔能發揮正常。』據任凱介紹,適度的焦慮對考試反而有好處,它能調動考生身體的能量,讓考生保持考試的興奮性、警覺性,保持注意力集中。但是,如果考前過度焦慮,出現心悸、頭痛、掌心冰冷、出汗、惡心、肌肉酸痛等生理方面的表現,或出現抑郁、坐立不安、哭泣、失眠、貪吃或厭食、注意力難以集中等方面的問題,則要盡早接受專業的心理疏導。
任凱提醒家長,首先調控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家庭以往的生活狀態,不管孩子備考得如何,鼓勵都比埋怨、焦急更有用,盡量少提與考試、分數相關的內容,營造一個輕松的家庭氛圍。
這些方法或許管用
那麼,除了減少外界壓力,考生在考前又該如何調節焦慮情緒呢?
『軀體放松先於心理放松,考生精神過度緊張將會造成意識范圍變窄,思維、記憶受到抑制。』任凱建議考生在考前可以做做運動,打球、跑步、騎自行車都是不錯的選擇。
除此之外,也可以試試身心放松訓練法:找一個空氣清新、環境幽靜的地方,選擇一種舒適的姿勢,站、坐、躺均可,放下和考試有關的事情,活動關節和肌肉,均勻、慢速、自如;使呼吸自然流暢,想象美好的事。
還可以試試幽默放松法:聽相聲、講笑話,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傾訴宣泄法:向親戚朋友傾訴煩惱;注意力轉移法:做家務、購物等分散注意力,給自己留一個心理空間;腹式呼吸法:做3—5次深呼吸,平穩情緒;哭泣宣泄法:哭泣能放松心情,消除體內毒素。
任凱提醒考生,考前要保持原有的起居習慣和規律,避免疲勞;睡前不要吃東西,不要從事容易引起興奮的活動,如聽快節奏的音樂等;睡前最好用溫水泡腳。
『人生充滿選擇,適合的,努力得到的就是最好的。』任凱希望考生和家長能夠正視現實,准確定位,用一顆平常心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