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篳路藍縷,世紀鏗鏘前行,萬裡河山處處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從抗聯烽火到開墾拓荒,從大國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紅色腳步』喚醒沈睡千年的黑土地。
龍視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大型融媒體專題『從東方紅到太陽昇』——雲打卡黑龍江省百個『紅色印跡』,三條足跡,連點成線,帶您跨越時空,重溫一段段鮮為人知而又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
北緯53°27′00?至53°33′30?,坐落著中國最北村落——北極村,在這裡黑龍江勾勒出中國版圖最北邊的輪廓,在這裡北極之星點亮神州大地。讓我們一路北上,聆聽『抗日第一槍』的回響、重溫抗日志士的事跡、見證大國重器的崛起、回溯林區轉型的脈絡。一路向北,向著紅色光芒指引的方向,向著國旗高高飄揚的地方。
第七十七站 最美養鶴姑娘徐秀娟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讓許多人知道了中國第一位環保烈士徐秀娟。
豆蔻青春的徐秀娟,為了保護幼鳥,把生命永遠留在了鶴舞飛翔的藍天下!

一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描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展現了一位護鶴天使短暫卻壯麗的一生,人們稱她為『仙鶴姑娘』徐秀娟。
徐秀娟1964年10月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個養鶴世家。爸爸是紮龍保護區的鶴類工程師,媽媽在保護區護鶴10年,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81年8月,17歲的徐秀娟就跟隨父親徐鐵林來到紮龍自然保護區護鶴,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位養鶴姑娘。護鶴是最苦最累的活,她擔水、配食、喂鶴、放鶴、清掃鶴捨、診治護理病鶴,樣樣都乾得十分出色。1985年3月,徐秀娟進入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由於家庭貧困,東北林業大學為她減免了一半的學費,盡管如此她仍然連一天六角錢的伙食費都付不起,只靠饅頭、咸菜來維持每天18個小時的學習生活。生活的艱難、學業的緊張都沒有使她畏縮,她夜以繼日,勤奮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完成了兩年的課程,十門主課考試成績全部為優。

1986年5月,徐秀娟被邀請到剛籌建的江蘇鹽城灘涂珍禽自然保護區創業,她用體溫保護著3枚鶴蛋,輾轉幾千公裡,運到當時還不通火車的鹽城,幫助建起了中國南方第一個珍禽馴養場。
1987年9月,徐秀娟在鹽城工作了一年零四個月的一天夜晚,她為了尋找走失的丹頂鶴幼崽和白天鵝,犧牲在復堆河中。她將23歲的青春年華獻給了一生熱愛並為之嘔心瀝血的養鶴事業。

受徐秀娟的影響,她的弟弟徐建峰和侄女徐卓,先後接過護鶴的重任,一家三代人紮根濕地、馴鶴護鶴,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態贊歌。

追隨初心足跡
探尋發展脈搏
出發!
